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简论探析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查抄袭率

简论探析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17028 浏览:723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层结构应用的广泛,本文通过结合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实例,从高层的上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及其结构分析环节出发而展开探讨,提出其设计时相应的设计及其计算分析措施,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结构设计;结构选型;基础设计;计算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邯郸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箭岭住宅小区16号楼,地上18层、地下1层,结构采取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局部为框架结构,局部基础采取独立基础。

2.上部结构设计

2.1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

根据建筑物高度、使用功能以及地基情况,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设钢筋混凝土外墙。抗侧力结构布置基本规则,结构侧向刚度由下至上变化均匀,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无突变,抗侧力构件连续。楼、屋面板采用普通梁板结构,一般板厚100mm,地下车库顶板厚160mm,高层主楼屋面板厚120mm,角窗部位楼板厚130mm,较大的双向板楼板取短跨1/40,较大洞口周边板厚适当加厚并加强配筋构造。

2.2后浇带的设置情况

本工程主楼与裙房间留设沉降后浇带,地面以上主楼长度超过50m(框架-剪力墙结构)、45m(剪力墙结构)时各留设一道施工后浇带;地下车库长、宽尺寸较大,除与各主楼间留设沉降后浇带外,每隔30~40m留设一道施工后浇带。

3.地基基础设计

3.1基础选型

基础除裙房及地下车库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并设钢筋混凝土防水底板,其余均采用平板式筏基。高层建筑房屋最大高度与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之比均不小于1/15(8#楼最大,为1/14),满足基础埋深要求。根据建设地工程经验及经过初步计算,主、裙楼及主楼与地下车库连为整体后,两部分的沉降差较小,故本工程地下部分不设永久沉降缝,仅在高层与地下车库相接处设置沉降后浇带(在主楼主体竣工且沉降基本稳定后浇筑),以解决高低层主体施工期间的差异沉降,并适当加大低层部分与主体相邻跨梁板的配筋。
考虑到其在使用期间的温度化较小,故不设永久的变形缝,地下一层顶、底板通长配筋以抵抗温度应力的影响。另外约30~50m左右设置施工后浇带(在60天后浇筑)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应力问题。主楼筏板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混凝土因水化热及干缩带来的开裂问题。由于基坑较深,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中,应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以保证基础施工和周围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的安全。施工及使用期间在高层建筑四周按规定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4.结构分析

4.1整体分析

本工程使用SATWE进行结构分析。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一般按两个主外,其余均为一层楼面结构标高处。其中主要计算参数取值如下: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考虑活载不利布置)取1

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udooo.com

.0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65,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梁扭矩折减系数取0.4,中梁刚度增大系数取2.0。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不考虑5%的偶然偏心的值,楼层位移比最大值为考虑5%的偶然偏心的值。

4.2计算结果分析

SATWE计算表明结构的刚重比均满足结构整体稳定要求,也满足结构计算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的要求。结构计算的有效质量系数均大于90%;在不考虑5%偶然偏心的地震作用下各轴方向作用,考虑5%的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活荷载不利布置、楼板大洞口、楼梯斜段板等的影响,上部结构嵌固端除5#楼为地下一层楼面标高处楼层或层间位移比均不大于1.30,可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本层与上一层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之比最小值均大于0.80。抗侧刚度均不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的80%。从计算结果看,各控制指标均满足规范限值的要求,构件基本无超筋超限,主要受力构件配筋适中,说明结构布置基本合理,计算结果有效、可靠。
本工程基础计算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基础工程设计软件JCCAD进行计算分析。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基础总沉降、基础间的沉降差、整体倾斜等均小于规范的允许值。

5.结构措施

(1)填充墙的拉接:墙长大于5m时,应在墙长的中部增设构造柱;墙端无翼墙时及悬挑梁端部砌体、填充墙转角处、应增设构造柱;加强楼、电梯间的填充墙的拉结;当墙高大于等于

4.0m时,在墙高中部结合门、窗洞口过梁设置通长圈梁,圈梁钢筋锚入构造柱中。

(2)结构整体计算考虑楼梯间斜板的不利影响,楼梯间梯柱沿层高通高设置,梯柱箍筋加密,楼梯梁宽度不小于300,梯板双层配筋,支撑梯柱的框架梁设置不小于12的抗扭腰筋。梁上柱根部设双向梁,以抵抗柱底弯矩。
(3)主、裙楼连为整体时,裙楼屋面及主楼上下各一层竖向构件采取适当结构加强措施。对个别超限连梁,按断面配足箍筋,按强剪弱弯要求配置纵向钢筋,并适当加大相邻墙肢墙身配筋。
(4)地下室平面尺寸较大,已超过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因此采取专门措施,以防因结构超长而产生裂缝出现渗水现象。采用措施如下: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因较多的后浇带增加了地下室渗水的可能性,故适当加大后浇带设置间距,一般为30~50m左右,后浇带在60天后浇筑。同时通过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加高效膨胀减水剂,另外每20m设一个2m宽的膨胀加强带,在膨胀加强后浇带处膨胀剂掺加量适当加大。采取适当地提高顶、底板配筋率,单层单向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25%。在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并加强养护,加长混凝土的保湿养护时间,严防暴晒。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土及顶板覆土施工,以防混凝土长期暴露,引起温度剧烈变化。提高地下室外墙水平筋的配筋率,配筋率不小于0.25%,增强墙体的抗裂能力。沉降后浇带必须待主楼主体施工完毕且沉降基本稳定后方可封闭,施工后浇带可在本层楼板施工完60天后封闭。
(5)结构设计采取如下结构分析及加强措施:控制Y向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1/1100;控制外纵墙轴压比小于0.45;验算结构整体稳定性,刚重比大于1.4;验算重力二阶效,刚重比大于2.7。验算多遇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未出现零应力区。提高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外侧剪力墙竖向与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其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30%,间距不大于200,最小直径不小于φ12;纵向外墙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率不小于1.2%。针对本工程出现的角窗部位设置翼墙或扶壁柱,洞口设置强连梁,板厚不小于130mm并于板内设置斜向钢筋。较深凹槽部位增设加强板带,剩余部分板适当加厚并双层双向配筋,单层单方向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25%。较深凹槽处、楼板较大洞口处阴角部位板内增设斜向钢筋。
6.结语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合理有效的结构设计措施是关键,文章通过结合实例来探讨高层结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措施,同时给出了部分电算参数的选取,为同类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实例。
参考文献
吴晓琳.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特点[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6).
刘颖霞.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践探讨[J].科技传播,2010,(0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