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对高校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高校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5768 浏览:202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人才、实现大学生个体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此项内容得到了广泛开展和研究,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职能机构设置、教学体系、重视程度与实践联系等方面存在不足,可以从体系、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学生能力培养、课程与就业市场互动等方面入手增强其实用性和操作性,以达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并起到更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随着大学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就业市场结构需求的变化,各产业、行业的发展深入,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如何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帮助大学生理性规划人生、选择职业,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综合竞争能力,是目前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这一解决办法,在某种意义上带有根本性、长远性。

1 目前大学生就业现象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从机构设置、职能发展、专业化建设、理论研究及硬件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不能满足学生、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就业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1 就业盲目性大

(1)为了就业而就业。有单位来要人就去应聘,参加招聘会就遍发简历,对应聘的工作不管是否符合兴趣,专业上能否有所发展,都是一拥而上。只要能就业,待遇尚可,便“一签而就”。
(2)初次就业后再择业人数多。2006年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留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2]。意味着有九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后很快流失或跳槽,不能在原单位扎根。

1.2 主动延迟就业人数增多

(1)最明显的表现是盲目考研、蜂拥报考公务员。考研的规模一年胜于一年,其中很大部分人并不是志在科研,而是对就业前景的不乐观而做的“曲线运动”。而从国家人事部网站可查,2011年国家公务员合格报考人数为14

1.5万人,平均录取率已经达到59:1,远远高于高考和考研。

(2)坐等机会从天降。对工作岗位的待遇、单位性质、工作条件期望值设置过高,对理想以外的岗位不屑一顾。在没有遇到合意的工作之前,宁可待业在家或“啃老”。

1.3 缺乏竞争力

有很多毕业生拿着和学位证,便“身无长物”,没有其他能说明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相关能力水平的证明或相关推荐材料,只能与机会错肩而过。

2 现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就业机制的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对劳动力配置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波动的因素。当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门刚起步发展的学科,与高速的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发展相衔接,必然会有滞后,存在一些问题。

2.1 机构设置不完善,职能不完全

大部分高校都已经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并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职能纳入其中,但是很多是在其它职能部门再挂靠一套牌子,如就业办、学生处等等,仅将部分职能作为工作任务,而无系统性、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和组织活动。

2.2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重视不够

很多高校仅重视在毕业年级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放弃或轻视了自入学教育以来学生的专业兴趣、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前期职业培养,甚至一些高校还存在“重培养轻就业”的观念。

2.3 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

很多高校并无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而由所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或文史科老师进行就业指导。这些“客串”的教师通常都只经过短期的简单培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职业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全面,且大部分精力花费在日常事务上,很难对此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提高,从而效果大打折扣。

2.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职业实践联系不足

(1)内容不足。很多教师在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准则等方面偏重过多,而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创新、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测试等内容少有涉猎,使学生觉得实用性差、指导性不足。
(2)形式单一。缺乏生动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形式,是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目前主要的形式为就业指导课、招聘会、专题讲座或报告为主,尤其针对学生个体的咨询、指导不多。
(3)时效性差。就业市场的需求与政策影响、产业发展水平、行业要求变化时刻相关,很多高校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易走过场,专业课程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更多的是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缺乏前瞻性,与用人单位联系和沟通不足。

3 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从学生的个体特征出发,以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目标,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培养融合,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岗位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专门教育。既需要服从大环境需要,也要考虑学生个体特征,更需要高校做好承上启下的打好学生的“立业之本”。

3.1 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在部门建设的基础上做到机构专门化、人员职业

源于:查抄袭率怎么发表论文www.udooo.com

化、工作系统化、形势多样化,从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设施、经费保障、教学计划、活动安排等方面予以支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需要相结合,形成健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教育体系,才能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实效化、个体化的指导和怎么写作。

3.2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建设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需要有专业、敬业的师资队伍。大的层面需要形成全校都要关注这项工作,全员教育、全员重视能创造最好的环境,个体层面需要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加强专、兼、聘老师的引进、培训、进修,给予合理的待遇,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

3.3 融合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

仅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教学,缺乏指导性和效用性,要加强学生的专业(职业)训练、社会实践、观摩交流、专业实习及科学实验等切身认识,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产生的效果事半功倍。

3.4 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是要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的竞争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综合素质是主要方面,根据学制不同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同,结合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出发,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合理安排,将专业兴趣培养、专业发展、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职业准则、职业素养、及团队精神、挑战精神、承压能力、创新能力整合到教学计划中,有目标、有计划、有效地构建和提升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观能动职业意识、适应社会的能力。

3.5 重视学生需求的差异性

学生存在知识水平、素质、能力、职业期望和职业取向的差异性,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有针对性,尽量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采用适合的方式和内容。对个别弱势群体学生(贫困生、残疾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指导[3],帮助他们解决对职业的困惑或认识问题,引导他们去追求适合自身的职业之路。

3.6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市场联动体系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出具有自我职业发展又被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需要高校就业教育部门深入就业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改进自身结构和教育方法、方式,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同时,用人单位通过“定单式”联系高校有针对性、定向性的培养后备力量,形成良性互动。
总之,与众多学科一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建立在多学科、多途径、全方位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一个开放系统[4]。高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各个环节下功夫,且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素质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抓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这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途径,也是真正达到高校教育“教书”、“育人”目的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覃汉龙《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情 2010年25期
顾艳梅《推进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 2010年27期
[3]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8年5期
[4]刁琳琳《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