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当代网络政治参和现状分析

当代网络政治参和现状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10518 浏览:440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一部分,一方面通过有别于传统政治参与的途径,有利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愿望,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是否合理合法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及网络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1006-4117(2012)03-0267-0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网民

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逐渐增多,以及网络自身具有的开放、自由、匿名等特点而逐渐兴起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程序性政治事件或突发性的社会政治事件,已经成为当下他们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政治参与指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并期望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包含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参与意识。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生活,表达政治意愿,影响或改变政治决策过程的行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我们可以大致先从他们政治参与的内容、政治参与的方式与途径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政治参与的内容上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在内容上显得非常丰富和广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国家和社会休戚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国际外交关系问题、“三农”问题、腐败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二是与学校和自身利益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学校新的政策规则制定等。

(二)在政治参与的方式上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多样。主要有:通过网络获得各种政治信息;通过网络论坛等来发表政治意见、主张及利益诉求;利用网络动员和组织大学生通过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从而维护自身权益。此外大学生还通过、博客、邮件、校内等网络交往途径进行政治参与。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原因

(一)从宏观角度分析

1、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拥有电脑并能熟悉使用互联网。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直接便捷性等,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极大的自由空间和良好的平台。
2、全球化和转型期社会变革的整体影响。全球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使得大学生的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呈现爆炸性的。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极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自己的参与意识和权力意识也随着不管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网络政治参与。

(二)从个体微观角度分析

1、信念动因。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较高的层次,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时代责任感,是一种较为理性的政治参与。他们对网络政治参与更多是出于作为青年人应该有的责任与义务,爱国主义及理想信念的驱加剧了他们政治参与的热情。
2、情绪动因。一部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为了“围观”、“凑热闹”或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等。
3、政治效能感。政治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最主要因素。政治效能感是公民对于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够引起政府重视并获得回应的一种判断。一般而言,政治效能感越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负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从个人层面分析。首先,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激发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使他们的利益表达渠道更加便捷顺畅。其次,网络政治参与推动了大学生群体政治社会化,增强了他们参政意识、政治能力和责任感,对于塑造大学生独立的政治人格也有重要的作用。最后,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和政治责任感。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很多大学生的一些政治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巩固和提高。
2、从非个人层面分析。首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形成的“网络舆论”,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其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够加大政治信息的传播,从而有利于使政府及时发现和了解大学生对焦点问题的观点,并据此做出科学的相应对策。最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个人情绪的宣泄,这对维持社会稳定有着重大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1、从个人层面分析。首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政治表达的极大自由,各种信息也是鱼龙混杂,大学生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从而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其次,加大了大学生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可能性,从而这就有可能影响到政治生活的稳定。网上很多讨论内容非常偏激,谩骂、诽谤甚至“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表现出很强的盲目与冲动。最后,过度依赖网络,还会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
2、从非个人层面分析。首先,非理性、偏激的网络政治参与容易激化矛盾。一些不良分子在利益驱动下利用高校网络扩散各种虚检测信息,从而制造混乱以谋取私利,并且还可能通过网络来组织和动员现实活动,从而增加高校应对的难度。其次,可能导致一些非法的网络政治参与,从而对社会秩序造成危害。
因此,未来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可能从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及提出确实可行的意见或建议。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个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都会有所变化,因此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和情境分析,将会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王毓(1988—),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人,现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民教育。
参考文献:
杨丽娜,张雷.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J].理论界,2006,05.
宋争辉.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河南社会科学,2007,06.
[3]李尚旗.论青年的网络化政治参与[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4]吴太胜.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与态势期望[J].中国青年研究,2010,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