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课堂互动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策略

课堂互动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1-14 点赞:5490 浏览:168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有效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深度缺乏等问题,通过转变角色意识、优化教学程序、掌握倾听艺术等策略,可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师生互动 策略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因教学关系而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是师生间交互作用、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互动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一,多师生互动,缺生生互动。据有关调查,目前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比较多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较少,形式比较单一。
2、内容单调,多认知互动,缺情感互动。课堂上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彼此借鉴,共同进行情感体验。
3、深度缺乏,多形式互动,缺实质互动。许多课堂互动徒具形式,无实质内容,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思考价值和实质内容。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

1、转变角色意识,为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提供保证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标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从传统课堂中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明确有效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而不是过分关注教师如何“教”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一员,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不能“一言堂”,应该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发言、共同参与的机会;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主力”、另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替补”;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应该学会倾听,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寻找学生的思维火花。

2、优化教学程序,拓展有效互动的空间

(1)设计有效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教师的提问,首先应该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处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问题进行发问,提问的内容应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逐步逼近数学本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启发思维活动,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其次,教师的提问要形式多样,可将问题设计成填空选择题或判断改错题等多种形式,以增加学生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再次,教师要努力创设接近本质的数学问题情境,在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过程中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适时提出问题,为学生指明探索方向和思维途径。最后,教师的问题要具有发散性,以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课堂有效互动的空间。问题可让学生有多种解决策略、思考方向、操作方法的选择,由此产生更大的互动空间和需求,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2)设计合作学习,增加互动途径。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学生无目的瞎聊、教师不主动指导、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等现象。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同进行异质分组,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在学生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更主要的是要帮助组员实现个人目标以及实现小组目标。
(3)掌握倾听艺术,将有效互动领向深处。在课堂教学中,倾听似乎是学生的事,教师娓娓道来,学生细细倾听。但事实上,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的意图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教师倾听学生,就是对智慧的欣赏、对知识的尊重、对生命的敬佩。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倾听,就能唤起学生更加自主、专注地投入学习,实现真正的有效互动。
总之,增强课堂中的有效互动,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只有教师在课堂中有所作为,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才会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叶子 庞丽娟 师生互动研究述评.《学前教育研究》(长沙),2009年3期第44~48页。
2、肖成全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74-82页。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