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敦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敦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5711 浏览:204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敦煌地区石窟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udooo.com

保存的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到14世纪(元代)历时千余年的众多飞天形象,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朵奇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梵语称神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所以被译为飞天。在敦煌千佛洞的壁画里,飞天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她差不多分布在从北魏到宋元所有洞窟的四壁和洞顶上,那婉蜒婀娜的飞动之势,使每一个瞻仰者神往。因此,人们常用飞天作为敦煌的标帜。飞天是最富于民族个性的造型艺术,是由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酿结出来的,与中国古代的文化心理、宗教意识、审美情趣等都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中国古代舞蹈的关系最为密切。
关键词:敦煌;飞天;佛教艺术;空中舞蹈
1672-0407(2012)07-001-04 收稿日期:2012-03-16

一、敦煌的发展

敦煌,是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北有北山(马鬃山),南有南山(祁连山),是一个冲积作用形成的绿洲,由南山流来的古氐置水(今党河)泛滥所造成,绿洲周围多戈壁和沙丘。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接中原,西邻新疆,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由敦煌出发,向东通过河西走廊去古都长安、洛阳。敦煌西去阳关,沿昆仑山北麓,经部善(若羌)、且未、于阗(和田)至莎车,逾葱岭(帕米尔)进入大月氏、安息等国,是为丝路南道;由敦煌出玉门关北行,沿天山南麓,经车师前王庭(吐鲁番)、焉耆、龟兹(库车)到疏勒(喀什),越葱岭,进入大宛、康居、大夏,是为丝路北道。敦煌总扼两关,控制着东来西往的商旅。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史书称敦煌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这里从事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北方的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
与此同时,自汉代中西交通畅通以来,中原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在这里深深扎了根。地接西域的敦煌,较早接受了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西亚、中亚文化随着印度佛教文化的东传,也不断传到了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季先生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敦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汉之前,这里居住着月支、乌孙等民族。西汉初,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支,占领敦煌。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西汉军队打败河西匈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在敦煌设郡,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在敦煌之北修筑了长城,在西部设立了阳关、玉门关。从此,敦煌成为西域进入河西走廊与中原的门户和军事重镇。为了巩固敦煌的战略要地,政府从内地移民来此定居,调遣士兵屯田戎守。西汉王朝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经过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的继续经营与开发,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中原文化在这里生根和发展,儒家经典得到传播。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传到了敦煌,西晋时号称“敦煌菩萨”的译经大师竺法护及其弟子在此译经传教。
十六国时期,先后由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个政权统治敦煌。此时中原大乱,战争频繁。唯敦煌相对平安,人口增长,中原与河西走廊的百姓避乱在此,中原汉晋文化在敦煌与河西走廊得以保存和延续。敦煌产生一批著名儒家学者,他们设馆讲学,著书立说。中原传统文化在敦煌已十分成熟。与此同时,西行求法与东来传教的佛教僧人都经过敦煌,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发展。《魏书·释老志》说:“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敦煌莫高窟应运而生。唐代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仗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干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二僧。”此后,北魏宗室东阳王元太荣、北周贵族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刺史,信奉佛教,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活动逐渐发展兴盛起来。
隋代统一南北,击败西北的突厥和吐谷浑侵扰,保持丝路畅通,商贸繁盛。文帝和汤帝倡兴佛教,今天下各州建造舍利塔,瓜州也在崇教寺(莫高窟)起塔,宫廷写经也传至敦煌。短暂的隋代,在敦煌大兴开窟之风。唐王朝前期扼制了西域最大的威胁,西突厥的进犯,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和安西四镇。为加强军事防卫,在敦煌和河西走廊设立豆卢军、墨离军、王门军、赤、建康军等河西十军,使敦煌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丝绸之路全线畅通,“伊吾之西,波斯以东,朝贡不绝,商旅相继”。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敦煌石窟的营造达到了极盛,敦煌文化进一步凝聚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以及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文化。
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而衰,吐善乘机攻占陇右、河西。建中二年(781年)吐善占领沙州,推行吐善行政、经济制度和习俗,同时,大力扶植佛教,佛教势力迅速膨胀,推动了莫高窟继续兴建。
会昌二年(842年),吐善内乱,势力大衰。大中二年(848年)沙州张议潮乘机率兵起义,陆续收复伊、西、瓜、肃、甘、凉等十一州,并遣使奉表归唐,被唐王朝册封为归义军节度使,从此开始了归义军长达200多年的统治时期。张氏归义军政权恢复唐制,推行汉化,使敦煌的政局得到了稳定,佛教在张氏归义军政权的保护下,继续兴建寺院和石窟。宋乾化四年(914年),曹议金接替张承奉政权在瓜沙二州六镇地区重建归义军政权,一直保持与中原王朝的密切来往,接受中原王朝封号,奉中原为正朔,利用旧日唐朝在各族人民中的声威,以求在西北各民族中树立自己的地位,又以和亲的方式,东与甘州回鹘,西与西州回鹘、于阗政权结好。曹氏政权与中原王朝及周围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良好关系,不仅保持境内相对稳定的局面,且共保丝路畅通,促进了敦煌与中原和西域佛教文化的交流,为敦煌佛教艺术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宋景佑三年(1036年)和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敦煌先后为党项羌和蒙古族占领。西夏和蒙元统治者笃信佛教,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要地,依然受到重视,仍有建造。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蒙元疆域的扩大,敦煌失去了中西交通中转站与西域门户的重要地位。莫高窟也告衰落。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年)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年)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但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
从开凿的第一天起,莫高窟便以它那兼容并蓄的恢宏气度,吸取和融合了当时欧亚大陆所有人类文明的精华。当我们面对那一尊尊塑像,那一方方壁画,那一卷卷文书时,就会被莫高窟那博大精深的多元化艺术魅力及其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打动,内心感到震撼和折服。我们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没有古代河西地区繁荣的经济文化,就没有莫高窟;如果没有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也就不会有莫高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莫高窟劫后余生的文物才得到了真正有效的保护和科学合理的利用。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敦煌文物保护事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世纪之交的2000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敦煌学也走过了百年历程,全世界敦煌学学者和关心敦煌的人士都在关注着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二、灿烂的敦煌文化遗产

敦煌是一个冲积而成的绿洲。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敦煌地区石窟保存的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到14世纪(元代)历时千余年的众多飞天形象,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朵奇葩。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是灿烂的敦煌文化遗产,敦煌文化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飞天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不朽的艺术品,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一)何谓“飞天”

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梵语称神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所以被译为飞天。
佛教中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发展至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佛龛内两侧。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很强。
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

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udooo.com

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此时的飞天形象显著地给人以更多的轻灵感,飘带显得更加流动,飞天身姿更为婀娜。
飞天形象最为匀谐最富于动势是在盛唐。这一时代的飞天,身后系着极长的飘带,有时可以长过身长的几倍。这些飘带飘拖在飞天飞过的轨道上,显示出迅疾的动势,使我们甚至感到耳边响着呼呼的风声。无疑地,盛唐的画技和画风曾经使这一时代的飞天生色不少,所谓“吴带当风”对于盛唐飞天的舞动美是贡献了极大的力量的。

(二)空中的舞蹈

飞天是最富于民族个性的造型艺术,是由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酿结出来的,与中国古代的文化心理、宗教意识、审美情趣等都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中国古代舞蹈的关系最为密切。从南北朝以后,她与舞蹈互相启示,互相吸收,互相促进,使各自都得到提高。舞蹈赋予飞天更准确、更绰约妙曼的人体美;飞天启动着舞蹈上穷碧落的浪漫遐思,使舞蹈增强着飞动美和轻柔美。
如果我们循着时代的顺序凝望敦煌洞窟,注意飞天形态的变化,就会发现:北朝飞天的造型较粗重,它们的飞动不仅依靠系在身上的飘带,而且还凭着长而多衩的衣裾。这些飘向身后的襟裾,显然是受着该时代人物画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人物造型作风的影响。
毫不过分地说,飘带是敦煌飞天的灵魂。我们试着凭想象拿掉飞天身上的飘带,这些本来生气可掬的飞天便一下子失去了灵气,而且成了很不谐调的形象,如身肢的屈伸偃仰也便会给人无谓的感觉。飘带是整个飞天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是飞天的灵魂,也是飞天特殊的肢体。飞天的飞动是依靠飘带,这显示了我们古人令人惊叹的创造才能。靠飘带飞动,比起靠双翼飞动,有着说不尽的美学优长。如果有双翼,飞天就不会如此美,因为那样一来,她就成了非人非鸟的怪物,这就对美有所损伤,而飘带则是人衣饰中常见的部分,由夸张飘带而带来的飞动美,使人感到亲切而圣洁;当然飘带又不等于常人的衣饰,它在飞天身上实际起了翅膀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带有强烈舞蹈素质的艺术造型,飞天用飘带比用翅膀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它不但是对人衣饰的一种升华,而不是仿照鸟类双翅的一种沉降,提高了美的品格,而且飘带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飘载在空际,它有着更高的艺术任务和更积

源于:论文大全www.udooo.com

极的美学意义。由于这些飘带的千变万化,形成内在的力感可以向任何方向去呈现,把飞天本体的力感扩展到周围的空间去,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力的世界,飞天强烈饱满的舞蹈素质正是这样取得的。
我们观看舞蹈所感受到的艺术美,并不在舞蹈者运动变化着的肢体本身,而是由肢体富于节奏的姿态变化,所显示出来的超越人体本身的韵律、情绪和力感。这种力感,并不始终附着在舞者身上,而是不断地外射。舞蹈的艺术美常常叫人感到不易捕捉。飞天恰恰是把舞蹈美学的奥秘通过上下左右流转飘飞的飘带,透露、显示给人们。
我国飞天是华夏文化的雨露浇灌出来的。把敦煌飞天与中亚、西亚和印度飞天作一比较,就更能体现敦煌飞天鲜明的中原特色。
我国飞天形象中,也积淀着古代羽化登仙的宗教意识。早在战国时代,神仙思想就很流行;至西汉,淮南王刘安好道术,李少君之流的术士大倡服食导引的长生之说,又深为汉武帝所迷恋,到东汉便出现了巫术为能事的道教。汉唐盛世,羽化登仙是一种很有市场的思潮,从这种思潮,也孳生出相应的文学艺术。《山海经·海外南经》说:“羽民之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楚辞《远游》说:“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说:“因就众仙于明光也。丹丘,昼夜长明也。”《九怀》曰:“夕宿乎明光。”明光即丹丘也。《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东汉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是随时可见的。飞天可以视为羽人形象的发展,它对羽人形象做了根本的改造,汰除了羽人身上的毛羽而代之以灵动飞舞的飘带。仙人毛羽变而为裙裾衣带,这在盛唐的“霓裳羽衣“一词中还留有蛛丝马迹。“霓裳羽衣“,既非毛羽,也非生活中的一般服饰。羽人是对人的神仙化,毛羽变而为羽衣,是否定之否定,但仍是神仙化的。

(三)现存的敦煌飞天

莫高窟现存的飞天,戴印度五珠宝冠,或头束圆髻,上体半裸,身体呈“U”字形,双脚上翘,或分手,或合手,有凌空飞行的姿势。
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飞翔姿态多种多样。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
在敦煌千佛洞的壁画里,飞天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她差不多分布在从北魏到宋元所有洞窟的四壁和洞顶上,那蜿蜒婀娜的飞动之势,使每一个瞻仰者神往。因此,人们常用飞天作为敦煌的标帜。

三、敦煌旅游经济发展

敦煌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旅游业进行扶持奖励,近年来,敦煌重点从旅游项目建设、客源市场开拓、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着手,拉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就敦煌而言,旅游业最具比较优势。经过近几年发展,该市紧紧围绕“三城一基地”建设目标,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市场监管,旅游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中外游客623.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

1.1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52%和29.39%。

敦煌市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重点实施莫高窟保护利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整体升级、阳关文化旅游观光区建设、敦煌古城复建、敦煌画家村等重大项目,以项目做支撑,用项目带动旅游业发展。加大航班航线、增开旅游列车和提升旅游道路,着力解决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多策并举宣传促销,不断拓展客源市场,在国内重点巩固扩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新疆、陕西等市场,拓展东北、东南沿海等市场;在国外重点巩固日、韩市场,扩大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份额,开拓北美和欧洲市场。大力发展节会经济,着力办好敦煌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敦煌葡萄节等节庆节会活动,充分发挥多个节会相互叠加的聚合效应,增强节会的影响力。同时,扎实开展以整治和规范城市客运市场、导游人员怎么写作行为、旅行社经营行为、景区景点经营管理行为、宾馆饭店经营行为等为重点内容的“五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侵害游客利益和扰乱旅游市场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努力提升旅游的对外形象。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两个翻番”的目标,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国文化旅游经济特区。
按照“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提升文化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节会,建成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2个百万(人次)景区和月牙泉、雅丹2个5景区,实现敦煌旅游整体上市,使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工业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以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为龙头,以装备制造、矿产品开发、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为补充的现代工业体系,走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路子,使工业成为壮大地方经济实力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光伏、光热、风光互补等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4.86%提高到30%。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壮大节水高效特色产业规模,力争到2015年,以葡萄、枣为主的特色林果面积达到25万亩,瓜菜面积达到10万亩,万元田和五千元田的比重分别达到40%和30%以上,实现农村“人均2亩葡萄、1亩瓜菜,收入过万元”的目标。依托农业节水高效园区和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带动一批旅游专业乡、专业村和农家乐,建成工业旅游示范区,形成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多元渗透、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