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美国文学 >如此繁华

如此繁华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9245 浏览:423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王安忆《长恨歌》语言酣畅绵密、细腻圆转、字字含情、蕴藉深远,呈现出繁花似锦的态势,给读者巨大的留白,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
关键词:王安忆;长恨歌;语言
1005-5312(2012)23-0022-01

一、陌生化语言

《长恨歌》许多语言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将疲于生活的读者的感悟唤醒。“粉红旗袍缎子上的绣花,却是温暖着她的心,……沉下去,稳住了心的。”“绣的”,“滚边滚的”都是“她的希望”,“洋装的裙裥,则要洒脱得多”,“开司米的面料……稳住了心的”,这些搭配既不符合语法也不服从于日常习惯,但却读来自然亲切。独特的词语搭配写出了王琦瑶参选上海小姐前的委屈和迷茫。这种变形化的话语将情与物融为一体,寄情于物,将读者带入其中, 既新鲜又易于接受、理解。
“‘爱丽丝’的热闹是包心的。的热闹是脸上的,……‘爱丽丝’是个定心丸,昼夜循序,按部就班。”上文中形容“爱丽丝”热闹用的是“包心的”,“心口一致”,“定心丸”;形容热闹用的是“脸上的”,“流水”,“虚张的声势”。这些词都不是抽象的形容词,作者都运用它们的抽象概念来描述“爱丽丝”和。“词汇往往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抽象的概念,一个是具体的概念。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抽象的概念是词汇的语意规定,而具体的概念则是长久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习惯给人的印象,”如“心口一致”一词,具体的指人想的跟说的一样,为人诚实,在《长恨歌》中却指“爱丽丝”的安份、沉稳、扎实的气质。作者舍弃这些词的习惯意义,打破习惯用法,加以比喻性的具象,使“爱丽丝”与的区别悦然于纸上,让人耳目一新。
《长恨歌》中的语言,总能突破读者的定势,超出读者的阅读视野,激活读者的想象,给读者以新奇,创造一幅别开天地的语言繁华场景,其根本在于语言的陌生化。

二、含混语言

含混化的语言可以使文本充满朦胧诗意感,让读者醉心于其中漂渺迷离的意象,使整个文学活动蕴藉深厚。在《长恨歌》中,作者也使语言含混性较强,书中许多意象、情景、言语都极具模糊感,力求通过种种艺术手法,将人物心理、环境变化、事物状态、情节推进微妙传达给读者。这些含混化的描写似乎毫无章程,不着边际,矛盾突兀,但正是这样的描写才符合小说的感伤的基调,才精确传达了事物的状态,才有无限的美感。
如文中描写邬桥的句子“邬桥是疗病养伤的好地方,外乡人却无一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它总是以商量的口气。”邬桥人平淡生活,日复一日的维持生计,享受平安恬淡的结婚,养育子女的乐趣,与世无争,怡然自乐。平静、朴素、以生计为主、文明不彻底的邬桥却是含有许多智慧、哲学的。如平平淡淡的真实,不求繁华的平常心,享受平凡俗世的快乐等。但它又是懵懂、原始的,未经历过大风大浪、人世沧桑的,因而它的哲学带有侥幸,是不彻底的,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也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当人经历繁华挫折,回想往事时,也许就明白了邬桥所述说的道理,才感受到邬桥的亲切与真实。正是这样含混的表达方式才使读者对邬桥的概念不明确,在含糊、混沌中去体味邬桥的生存的微妙状态,去试探其哲学的内涵。邬桥的气质是复杂的,含混的美无穷无尽。

三、含蓄语言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和科学语言。日常语言强调交流的实用性,科学语言注重逻辑的严密和表达的精确,而文学语言受到的限制较小,注重艺术性。文学语言的多变和人类精神的丰富性使文本话语含蓄无穷。
在《长恨歌》中,大部分语言都委婉含蓄, 微妙地表达出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潜在意味。在写到康明逊和王琦瑶两人关系似明非明又相互猜测,暗示时,文中这样描述:“这时候,他们俩又有些像三岔口了,又要摸着对方,又怕被对方摸着,推来挡去地暗中对付,也是用错觉做文章。……其实用的是内功,还是有输赢胜负,强弱高低的。”在该段文字中,作者不用具体的语言对两人的心理进行概括,而是进行的抽象的细细描绘,华丽柔密的文字铺陈,如针线般的缝补似的叙写。这些非理性语言的运用,微妙地传达出人物的内心状况。康明逊与王琦瑶本都心里明了,但都不想明确开来。同时两人身份的不同又使他们的关系中暗含着失望和无限伤怀,“看似循环往复,其实用的是内功,还是有输赢胜负,强弱高低的”,这里细腻隐晦传达出两人的悲哀。两人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内心如漩涡般挣扎,但外表都表现得淡然。他们都不想说明自己的感受,说明了怕伤害太大,朦胧中反而得过且过。虽然是这样矛盾复杂的心理,作者却表达的平缓含蓄,不露半个“愁”字。
《长恨歌》繁华的语言的使时过境迁的老上海风华,上海男女活灵活现,使老上海的民间世俗画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如旗袍般华丽,张爱玲的“苍凉论”也得以延续突破。繁华的语言配上主人公伤怀的一生,创造了一个声色俱全的民间世界。
参考文献:
王安忆.长恨歌[Z].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
[3]王安忆.漂泊的语言[Z].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