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法学 >> 民商法 >简论名誉权新闻舆论监督和国家公职人员名誉权冲突法律理由

简论名誉权新闻舆论监督和国家公职人员名誉权冲突法律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28542 浏览:1244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诽官案”的案发量在总体上呈快速上升的走势,实属政治、法律领域中一种愈演愈烈的不正常现象。这些纠纷产生的实质是公民在行使宪法赋予的、批评倡议和检举权时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名誉权发生了冲突。新闻舆论监督和公职人员的名誉权都有其有着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依据,本应被平等地保护,但在司法实践中,审判当局却往往侧重对公职人员的倾斜保护,类似案件大多以公民的败诉而告终。由此,本论文试图浅析并解决新闻舆论监督和公职人员的名誉权之间的冲突,这具有极其重要的论述作用和现实作用。本论文在现有相关探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闻实务、司法实务中遇到的不足,通过案例浅析和论述浅析相结合,全面探讨了新闻舆论监督与国家公职人员的保护近况,冲突的体现和理由,及实现二者之间合理平衡的制度路径,以期能够给现行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可行的倡议。具体而言,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主要回顾了一系列典型案例的案情,并对其做实质浅析,反映了新闻舆论监督与公职人员名誉权冲突的近况;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和公职人员名誉权各自的基本论述、相关立法规定等保护近况,然后指出二者冲突的现实体现,并探讨其深层次理由;第四部分首先论述保护新闻舆论监督和合理限制公职人员名誉权的正当性,然后在借鉴美国、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成熟的判例和诽谤法原则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司法倡议,即确立“实质的恶意”原则,且举证责任改由原告承担;确立“事实—评论分离”原则;强调程序正当原则至为关键,改善相关法律制度势在必行;第五部分为结语。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论文公职人员名誉权论文冲突论文司法倡议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6

    1. 引言6-7

    2 典型的“诽官案”案情回顾及其实质7-11

    2.1 典型的“诽官案”案情回顾7-9

    2.1.1 重庆彭水诗案7

    2.1.2 辽宁西丰抓记者案暨“赵俊萍短信诽谤”案7-8

    2.1.3 河南跨省追捕王帅案8

    2.1.4 宁夏跨省追捕王鹏案8

    2.1.5 法院派员跨省抓捕发帖8-9

    2.1.6 南充网民转帖被拘案9

    2.2 “诽官案”现象的实质9-11

    3 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与公职人员名誉权的冲突浅析11-20

    3.1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保护的近况11-13

    3.1.1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论述11-12

    3.1.2 新闻舆论监督保护的法律规定12-13

    3.2 我国公职人员名誉权保护的近况13-16

    3.2.1 公职人员名誉权的基本论述13-15

    3.2.2 公职人员名誉权保护的法律规定15-16

    3.3 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与公职人员名誉权的冲突浅析16-20

    3.3.1 二者的冲突在我国法律现实中的体现16-17

    3.3.2 二者冲突的深层理由17-20

    4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和公职人员名誉权冲突的法律解决案例20-26

    4.1 保护新闻舆论监督和合理限制公职人员名誉权的正当性20-21

    4.2 保护新闻舆论监督和合理限制公职人员名誉权的司法倡议21-26

    4.2.1 反思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典型案例,确立“事实——评论分离”原则21-22

    4.2.2 借鉴美国诽谤法中的“实质的恶意”原则,且举证责任改由原告承担22-24

    4.2.3 程序正当原则至为关键,改善相关法律制度势在必行24-26

    5 结语26-27

    致谢27-2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