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平面设计 >初中历史艺术化结课例析

初中历史艺术化结课例析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20559 浏览:9433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结课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分钟,但却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对艺术化的结课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 结课方式 艺术化
结课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分钟,但却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结课,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目前,很多教师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结课时往往向学生提理由:“这一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结课方式其实是把课结成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确实,这样虽然能够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回顾。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节课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节课的开始,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艺术化的结课方式,从而充分发挥结课的功能。

一、“省略号”式结课——余音绕梁

一首好的乐曲在最后一节总是会给人留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往往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其实,如果把一堂历史课比作一首乐曲,那么结课环节应该也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余音绕梁”的。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所教学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省略号”式结课,让学生产生“课已尽而学未完”之感。结课时,具体的策略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体验历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置于一定的历史长河之中的,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法,用历史的眼光看理由,这样,就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的结课环节,教师要善于根据所教授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纵向式推进,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例如,《西汉的强盛和衰亡》一课叙述了我国西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强盛过程和衰亡过程,并通过关键性的历史事件来说明。从表面上看,这一教学内容涉及了西汉一个朝代,历史时间跨度已经很大了,因此很多教师在结课时采取总结式结课。其实不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很短暂的一个时期,因此,在结课时,可以采取纵向推进的结课方式。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这部书中,他对西汉的历史用很多章节进行了记载。你们课后可以去看看这一本书,就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西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地位。”
这样的结课方式,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学习的意尤未尽,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能够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 “问号”式结课——引发深思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一堂课教学结束应该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深入深思,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把历史知识进行内化。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结课环节给初中生留下悬念,采取“问号”式结课,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深入深思。
1.承上启下——“章回式”结课。在章回体小说中,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总是会在每一章节的最后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悬念。历史课程是线型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与其他历史事件都存在前后联系。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学习章回体小说设置悬念的策略,采取“章回式”结课,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如,在教学“经济危机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时,结课我是这样进行“章回式”设计的:“同学们,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新政有效地进行了克服。其实,受经济危机影响的还有英国、法国等其他国家。这些国家是运用什么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呢?请同学关注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这样的结课方式,有效地达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把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过渡给同学们,并引导深思。
2.“吊起胃口”——“谜语式”结课。猜谜语是初中生十分喜欢的,因为谜语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深思性。很多历史知识之谜也是这样,很能够吊起人们深思的胃口。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谜语式”结课,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的深思。如,教学“抗日战争胜利的理由”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结课环节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理由:“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为了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家报社在元宵节的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个谜语:抗战胜利的理由,打四个古代历史人物。”由于要猜这个谜语,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谜底的动力。这样结课,显然达到了事半功初中历史艺术化结课例析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倍的效果。

三、“感叹号”式结课——激发情感

在很多音乐作品中,在结束环节往往是“最强音”,给听众带来澎湃之感。《历史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在历史课的教学中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而在这当中,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我们历史教师也要善于进行“感叹号”式的结课,通过这样的结课方式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与历史知识产生情感共鸣。
1.“点评式”结课。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习得相关的历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历史理由。故结课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点评,这样,不仅能够突出教学重点,而且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形成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客观、辩证的情感。如,在教学“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这一课时,在结课环节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秦始皇这一人物进行评价。有的同学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且推行的相关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统一,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因此,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是有特殊贡献的人。”有的同学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自己的政权统治对老百姓进行了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严酷的统治,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所以才会发生农民起义。”有的同学说:“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我们要一分为二,要进行正确分析,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有进步的政治作用,也有不合理的政权制度。”这样,学生都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秦始皇这一人物在情感上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形成了正确的历史观。
2.“比较式”结课。通过对两件或者两件以上历史事件的纵横比较,学生才能对历史事件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形成正确的理解。在结课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比较式结课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如,在教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结课环节我引导学生把“二战”与“一战”这两个历史事件对比,让他们把两次世界大战联系在一起深入分析与深思。这样,学生加深了理解,认识到“二战”是资本主义社会尔虞我诈的腐朽本质的体现,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理由都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野心在作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形成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不仅仅把历史课结成句号,更为重要的是把历史课结成省略号、问号和感叹号,从而充分发挥结课的价值功能。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前面笔者所列举的结课方式仅仅为一种样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且这一些结课方式也并不是孤立的,有时候甚至是相互影响、共同发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变通与整合,从而让历史课更有味。
参考文献:
1.蔡亚萍.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中学历史结课艺术例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2).

2.王秀花.如何把历史课上活[J].青海教育,2009,(1).

3.李涛.浅谈课堂小结的重要性[J].衡水师专学报,2003,(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