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保险 >> 汽车保险 >试述券商中国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券商自营信息优势和投资偏好实证学术

试述券商中国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券商自营信息优势和投资偏好实证学术

收藏本文 2023-12-22 点赞:34617 浏览:1513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机构投资者的进展是全球金融系统近30年来最重要的变化之一,西方各国证券市场已经出现了证券投资机构化的走势。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国家,机构投资者也得到了迅速进展,目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总额已经达到市场市值的60%以上。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进展壮大,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探讨也越来越多样化。国外早期的探讨主要关注最大的一类机构投资者——基金,随着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进展,越来越多的探讨开始关注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类别机构的异质性,着眼于解释不同机构投资者在投资中的差别。而我国对机构投资者的探讨主要还是集中于基金,近年来也有针对QFII的实证探讨,对其余机构投资者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层面。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主要包括基金、QFII、保险公司、财务公司、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企业年金、券商、券商集合理财、社保基金、信托公司、阳光私募、般法人,以及银行。各类机构投资者性质不同,投资目标不同,投资约束不同,最终导致投资行为也不同。本论文选取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三类机构投资者,以他们的投资活动为探讨对象,比较三类投资者在投资约束、信息优势、投资偏好三方面的不同,以整体上刻画了三类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的不同。经过实证浅析,本论文发现,社保基金在投资中具备短期的信息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在长期内消失了,而保险资金在投资中显示出具备一定程度的长期信息优势,券商自营则在市场上涨时显示出短期信息优势。在比较了信息优势后,本论文比较了三类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以观察他们的投资偏好是否和投资目标相一致。本论文发现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相对于券商自营,在构建投资组合时,都偏好大规模、低账面市值比、低β值的公司,但两类投资者也都显示出了调整投资偏好的特点,更多地增持小规模、高账面市值比、高p值的公司;社保基金的投资集中度更高,而保险资金的投资稳定性更高;但是在对不同投资者的选股偏好进行比较时,本论文发现社保基金和券商自营对市场层面指标的关注度更高,而保险资金对基本面指标关注度更高。由此本论文得出结论,保险资金在投资时最为保守稳健,体现了其投资行为与投资目标、投资约束的一致;而券商自营则更多显示了短视型投资者的特性;社保基金居于二者之间,在今后的投资行为中应当进一步贯彻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关键词:社保基金论文保险资金论文券商自营论文信息优势论文投资偏好比较论文

    摘要5-6

    Abstract6-8

    引言8-11

    1. 文献综述和制度近况11-26

    1.1. 文献综述11-15

    1.1.1. 对机构投资者的探讨综述11-13

    1.1.2. 对信息优势的探讨综述13-14

    1.1.3. 对投资组合的探讨综述14-15

    1.2. 制度背景以及相关国内探讨15-26

    1.2.1. 社保基金15-17

    1.2.2. 保险资金17-20

    1.2.3. 证券公司20-23

    1.2.4. 三类投资者的法律约束和投资近况比较23-26

    2. 数据说明及相关变量26-31

    2.1. 数据说明26

    2.2. 变量及其定义26-31

    2.2.1. 排序分组依据变量26-28

    2.2.2. 收益率28

    2.2.3. 组合特点变量28-30

    2.2.4. 投资行为变量30-31

    3. 三类机构投资者信息优势比较31-40

    3.1. 各投资组合的未来收益率序列均值31-33

    3.2. 投资组合间收益率差别33-34

    3.3. 三类机构投资者间收益率差别34-40

    4. 投资组合特点比较40-54

    4.1. 行业分布40-42

    4.2. 组合内公司特点42-47

    4.2.1. 公司特点的分类描述性统计42-43

    4.2.2. 公司特点分组描述性统计43-44

    4.2.3. 均值检验44-47

    4.3. 投资组合特点比较47-49

    4.4. 三类投资者投资行为特点比较49-54

    5. 三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偏好54-62

    5.1. 探讨策略54

    5.2. 变量定义及回归模型54-59

    5.2.1. 因变量54-55

    5.2.2. 自变量55-59

    5.2.3. 回归方程59

    5.3. 结果及浅析59-62

    6. 探讨结论62-65

    6.1. 探讨发现及讨论62-63

    6.2. 实践作用63

    6.3. 局限性63-6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