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七年级语文教学 >记叙文要重视记叙文写作过程指导学术

记叙文要重视记叙文写作过程指导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6766 浏览:228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无从下手,看着题目不知如何落笔,对着作文本一二十分钟写不出一个字的大有人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普遍存在“重评讲、轻指导”的现象。作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产品”,作文指导课基本就是教师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写,批阅作文后,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番评讲,把存在的问题说一下,把写得好的作文读一读。长此以往,作文教学成效低微,从而打击了学生写作记叙文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对写记叙文逐渐失去兴趣。
学生难以经历作文的过程就很难写好记叙文。就目前教学实际来看,教师的指导其实并没有很好地切入学生的写作实践。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写作知识的教学不应该外在于或脱离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应当在他们作文的过程中进行传授。学生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悟、迁移、运用作文知识。
记叙文写作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板子不能全打在老师的身上。首先是缺失完整的作文教材。目前苏教版必修课本中的作文模块专题设计没有形成系列化,对学生指导层面的内容过于简单,对学生实际操作不能形成有效的指导。记叙文写作指导如何行之有效,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关键还是在于我们一线教师在作文指导上的功夫。
首先,教师要写下水作文。这两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点要求参加作文阅卷的教师在阅卷前先写一篇高考作文的下水作文。此举受到了从家长到教育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写下水作文可以让阅卷教师更加深刻地体会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品尝考生的艰苦,从而能更加客观公正地来评判试卷。
目前教育人士对教师写下水作文持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下水作文会因教师个人的行为影响学生的思维扩展,束缚学生的个性,不符合语文教育的个性特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下水作文非常必要,只是解决如何下水的问题。其实下水作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文章给学生示范,而是借此行为变化引起教师其它的教学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化对教师本人和学生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教师要“下水”作文,并以此来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写作。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后,不知如何着手,此时,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把记叙文的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我们知道,命题作文的题目所包含的写作范围一般都比较宽泛,如果仅把题目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因此,在写作时,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从大题目中找出一个小角度,演绎成一个小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落笔,大题小作,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在叙述描写中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但题目演绎成的故事不能见事不见人,不能言之无物,更不能平铺直叙。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的情节是记叙文的生命。因此,在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时,还应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给人以新、奇、美的感觉,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而这些记叙的技巧,都需要教师在作文之前的指导中帮助学生掌握并能逐步熟练运用。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所需的基本技巧。主旨是故事的灵魂,而突出故事主旨的最好办法便是将故事的主旨蕴涵在描写之中。这就要求学生写作时需通过场面的描写组接故事,并把故事的主旨揭示出来,即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让它表达出鲜明的主题,而不是满足于线条式的过程交代,贴标签式的议论

源于:怎么发表职称论文www.udooo.com

鉴定。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即在行文中除用好陈述性语句,交代人、事、物的有关情况外,更要用好描写性语句,运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和恰当的描查重复率段来描绘人、事、物、景的特色,使之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
好的作文指导,应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做到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会作文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千万不能“不作为”,应当转变为应对写作过程的动态的“写作知识”的体悟,作文知识应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帮助学生应对和解决写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记叙文的写作指导才有效,才能真真实实提高学生实际作文写作能力。
陈静,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扬州。责任编校:王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