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七年级英语教学 >高职高专安全类基础课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安全类基础课教学方法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6105 浏览:212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类专业而言,单凭理论教学是满足不了教学需要的。本文结合现状,针对高职院校安全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分析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探索了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旨在丰富教学过程。
关键词: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
1672-5727(2012)09-0088-02
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鼓励扩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落实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逐年扩大采矿、机电、地质、通风、安全等相关专业人才的招生培养规模,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
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好基础,做好安全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指标方面都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的教学过程大都是“两段式”的,即“专业基础阶段+专业技术阶段”。由于高职高专的“三年制”和安全类专业课程设置系统性强等特点,导致该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为了保证专业技术阶段的教学时间,专业基础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理论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枯燥乏味。这甚至导致安全类专业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安全工程”是一个文科专业、一门管理学科。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矛盾,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经验和对安全学科的认识,对安全类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充实,引入了几种实践教学形式,以期改善安全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安全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表现为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对所学内容从感知、理解到巩固,都是在教师领导下进行的,教师完全控制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正面教育的作用。但是采用此模式教学时,上课45分钟都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是高密度的讲解,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提问的机会,走入了“满堂灌”的误区,这直接导致学生以听课、记笔记为主的单一学习方法的产生,创新精神受到抑制,课堂缺乏生机,学习缺乏兴趣,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如果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他们积极思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缺点。为此,必须走出误区,实现教学模式从单一向多元的发展。
教学条件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矿类专业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煤矿类行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迅猛发展。但是,与煤炭行业技术、装备的迅猛发展相比,由于办学经费不足,煤矿安全类专业实验实训设施又极为昂贵,加之各校近年来规模扩张较快,现阶段我国煤炭院校专业建设滞后较为严重。在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老化严重,对现场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了解掌握不够。实验与实训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备陈旧。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与现场严重脱节或没有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教材等。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全类专业课的教学,使教学活动难以做到灵活多样。
安全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探索
应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思想,探索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完善理论实践融合机制,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教学安全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由于涉及领域广,专业技术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多,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借助计算机,丰富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安全人机工程》中人的生理特性及反应时间这一节课,讲到人的视错觉,可以找一些视错觉方面的图片给学生看,并配合实验室的视错觉演示仪进行演示,使学生认识到视错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会影响到实际工作中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防火防爆技术》介绍火灾爆炸事故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时,可通过火灾爆炸事故案例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火灾爆炸事故现场的严重情形,了解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现场典型特征,从而认识到预防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重要性。各种图片、视频短片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强烈的视觉体验,使学生课堂学习变得丰富充实,也使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灵活多样。
实训室讨论式教学如《安全人机学》第六章显示器、控制器的设计,可将4学时的课堂教学丰富为实验室讨论式教学方式。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学生8人分为1组,1组配合1套练习题,学生首先阅读课本内容,然后观察实验室中各种仪器设备上的显示器和控制器,记录其特点,如外观、形状、颜色、舒适度等,然后展开讨论,将理论结合实践,完成练习题,达到学习效果。采用分组讨论学习方式,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小组积极讨论、观察、做题、总结,这样的动态过程,能使学生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了解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如《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课程,在学期中要学生每人上交一份期中作业,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资料,每人搜寻一份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事故案例,要求是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有影响的重特大事故,案例要全面详细,包括事故简介、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对这门课程所涉及重要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巩固,同时,也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可将事故案例搬上课堂,让学生以演讲的形式积极发言,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处理意见和对策措施。实训教学应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结合专业特色,积极开发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防火防爆技术》第二章“防火安全设计”的教学,要介绍防火分隔物、防烟分区、安全疏散时间、消防通道等问题,可以通过实训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学校某个建筑物的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udooo.com

防火安全设计,不仅学习课本知识,还可以发现建筑物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锻炼主动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矿井通风》课程“矿井通风阻力”、“通风机类型及构造”、“通风网络的形式与特性”等章节的教学,可结合学校仿真现代化矿井的场景边学边看,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以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还有各课程开发的实践课,如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实验、噪声测试实验、瓦斯检测仪的使用、风表的使用、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演示实验和技能操作、立井提升保护与演示装置、风电瓦斯闭锁演示装置、采煤工艺模型演示装置、现代化仿真矿井模型演示等,可弥补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
课程设计我院安全类专业基础课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于一体;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完善了注重过程考核的学生课业考核体系,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开展相关的课程设计,学生在学期末进行课程设计,以组为单位进行,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实践能力。相关课题包括《安全人机学》中课桌椅舒适度分析调查、视错觉演示仪的设计、人体生物节律周期测试软件开发;《防火防爆技术》中木材加工厂的防火安全设计考察、加油站的防火安全措施考察、某建筑物的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安全管理学》中校园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全国煤矿安全事故调查统计等。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通过赋予学生一个检测定的角色,要求其按照角色的要求表现自己的行为,观察、记录并评价角色扮演的行为,评价角色接近程度或胜任力。《安全管理》中“应急预案的演练”这节内容,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来完成。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学生熟悉各类人员的主要职责后,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实际演练,明确了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学习了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程序。《矿山安全工程》中有关矿山事故中伤员开展紧急自救互救的内容,也可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来学习。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越是高风险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安全工作作为高危行业的基本工作,相关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安全关乎生命,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安全工作者,是高等院校安全类专业的核心工作,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过程,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刘景良,等.安全人机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田水承,等.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康青春,等.防火防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赵翔.论高职高专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方向[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1).
[5]张敏娟.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基础课拓展性教学方法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6]李金波.高职机械类专业物理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师范学院学报,2009(5).
[7]籍建东.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11(5).
作者简介:
史敏雪(1984—),女,陕西韩城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采矿工程系助教,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和实训指导。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