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书法 >改写以Lefevere改写看伊万·金《骆驼祥子》英译电大

改写以Lefevere改写看伊万·金《骆驼祥子》英译电大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6074 浏览:166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传统翻译探讨将翻译视为语言转换,侧重翻译文本与源语文本对照比较,追求译文对原文的忠实或对等。随着探讨深入,一些西方学者意识到绝对“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20世纪70年代翻译探讨开始文化转向,学者们不再仅仅探讨语言层面的翻译现象,而是将历史、社会、文化等语言外部因素纳入翻译探讨。勒菲弗尔的改写论述是文化探讨翻译论述代表成果之一。改写论述指出:翻译即改写,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改写主要受到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的制约。《骆驼祥子》是老舍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地位十分重要。它细腻逼真地展现了当时中国北京惨淡的社会生活,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不公正的主题,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还被译成多种文字:英语、日语、俄语、意大利语等,享誉全世界。伊万·金(Evan King)泽作RickshawBoy,是《骆驼祥子》的第一个英译本,也是当时的美国为数不多的华语译品。出版不久,即受到当时美国民众的欢迎,在1946年甚至推出专门的军用版本。老舍由此获得“美国最受欢迎的华人作家”的美誉。然而,老舍本人对这个译本却十分不满。在中国评论界,此译本也受到批评家的质疑。为什么译作在美国赢得掌声,而在中国却遭受质疑?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不足。本论文以《骆驼祥子》伊万·金的英译本为探讨对象,尝试以改写论述为论述框架,系统深入地探讨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因素对伊万·金翻译的影响和操控,主要包括文本选择、翻译历程、以及译本在译语文化中的接受等三个方面,以期对上面陈述的不足进行有益的探讨。探讨发现,伊万·金翻译的《骆驼祥子》并不十分忠实原著,具有显著的“改写”特点,具体体现为:一、删除原著中车夫派系描写;二、译本中大量添加性描写;三、生造两个人物角色:“激进的女学生”和“一麻李”;四、译本重新安排原著中阮明这一人物角色;五、将原著中悲惨的结局改写成大团圆的结局。伊万·金翻译的《骆驼祥子》是典型的改写案例,而改写源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因素对翻译的操控。探讨通过深入浅析发现,在当时中美战时同盟友好伙伴联系、性解放运动、左翼文学批评等等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伊万·金选择翻译《骆驼祥子》,并在翻译历程中对其改写,进而,《骆驼祥子》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由此,伊万·金翻译的《骆驼祥子》改写案例探讨佐证了勒菲弗尔的改写论述,同时,通过伊万·金翻译的《骆驼祥子》改写案例探讨,作者指出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翻译的操控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融合;此外,在翻译和译本评价历程中,为了做出合适的翻译决定要考虑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关键词:《骆驼祥子》论文伊万·金论文翻译论文改写论述论文

    ACKNOWLEDGEMENTS5-6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1

    1. Introduction11-14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4

    2. Literature Review14-16

    3. Theoretical Basis16-21

    3.1 Overview of Lefevere's theory of rewriting16-17

    3.2 Factors influencing translation17-20

    3.2.1 Ideology17-18

    3.2.2 Poetics18-19

    3.2.3 Patronage19-20

    3.3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 of rewriting to translation studies20-21

    4. Luotuo Xiangzi and its Engpsh Translation Rickshaw Boy21-26

    4.1 Lao She and his Luotuo Xiangzi21-23

    4.2 Evan King and his Rickshaw Boy23-26

    5. A Study of Rickshaw Boy in the Light of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26-39

    5.1 Rewriting in the pght of ideology26-30

    5.1.1 Selection of the source text26-27

    5.1.2 Process of the text production27-29

    5.1.3 Acceptance of the target text29-30

    5.2 Rewriting in the pght of poetics30-35

    5.2.1 Selection of the source text30-31

    5.2.2 Process of the text production31-35

    5.3 Rewriting in the pght of patronage35-37

    5.4 Summary37-39

    6. Conclusion39-42

    Bibpography42-4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