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世界经济 >经济增长正确处理经济增加和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联系网

经济增长正确处理经济增加和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联系网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30693 浏览:13586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增长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进一步优化经济治理结构,发挥以税费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市场调节功能,构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的自主创新体系,在调整需求结构中应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协调经济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平稳较快地实现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研究经济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提出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稳定经济增长。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会对总供给—总需求产生冲击,使实际产出对自然产出率发生偏移,由此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一是需求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二五”规划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长期以来,中国的总需求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消费一直受到抑制,这种需求结构导致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强,外部冲击导致的风险很大。为了促

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进消费增长,必须消除人们对未来生活保障的担忧,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完善基本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怎么写作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社会再生产角度,劳动就业表现为一种引致性需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变迁对就业和失业都有显著影响。与“高增长、低就业”相对应的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变迁,而经济发展对投资的长期依赖也具有替代就业的效应,制造业出口加大则导致经济增长和就业波动加剧。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比较低下,第二产业占的比重较大但技术含量较低,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容易使总供给受到冲击。为了促使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的转变,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怎么写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怎么写作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以及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等。
三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问题很可能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偏重于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部门,气候与能源资源的潜在隐忧显得尤为突出,“十二五”规划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技术水平短期内不能快速提高的条件下,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必然成为影响总供给的因素,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二、如何协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应当符合“平衡型、包容性、精益化”的特征。所谓平衡型: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方式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内外失衡问题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日益严重,并且,长期依赖这种模式的结果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被锁定于产业低端的依附地位,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提高;造就了畸形的外向与内需相分割的“二元经济”,中国必须转向内需、外需双向驱动的平衡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彻底改变内、外失衡的局面。所谓包容性:经济发展方式的包容性理念,其核心要义在于所选择的发展方式必须能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谓精益化: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妨碍了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国民福利的增加,这说明以数量扩张为特征、以资源高消耗为手段、以环境遭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为此中国必须转向“低损耗、高效益、双向互动、自主创新”的精益化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需要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配套措施,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在把握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前提下优化经济治理结构。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环境看,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负面效应还未消除;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虽然没有发生逆转,但人民币升值过快、通胀预期上升、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因素,使中国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化加剧,基尼系数上升,社会凝聚力下降,人口流动加速。这一时期是经济社会矛盾冲突高发期。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既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形成了机遇,因此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以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为前提。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社会治理环境,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自主创新机制、建立创新政府官员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和建立起低碳经济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每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经济社会治理环境的大变革。虽然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但是我们需要居安思危,根据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大力改善经济社会治理环境,从而防范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抵御系统性风险。
二是要充分发挥以税费改革为突破、金融体系为保障的市场经济的调节功能。通过政策引导,对外实现出口产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进行转变,对内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有效改善居民消费倾向。稳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有效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并同时促进消费热点和消费结构升级。税收作为经济调整的手段,需要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起到突破作用。如调整进出口贸易的出口退税政策,推进中小型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调整居民收入水平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等方面。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对落后生产方式的淘汰还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扶持,都离不开适当的财政金融政策加以配合。如美国政府利用财政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刺激民间投资和推动人力资本形成,为美国“新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日本在战后恢复重建中,主办银行制度在资金提供、稳定经营和建立监督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要构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的自主创新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要通过优化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的配置,使产业结构能依据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做及时调整,通过产业结构的整体效应来实现,达到产业结构整体的合理化、高级化和产业间的均衡发展。这需要结合资源禀赋要素、社会经济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等,设定适合国情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把产业结构调整看作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许多国家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新兴产业是经济结构的骨干部分,需要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特别是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等高技术产业。要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和市场潜力大、能源和资源消耗少的怎么写作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自主创新体系从制度上保证经济增长活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需要推动企业加强提升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文化,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通过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加大对共性技术的直接投入,建设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型自主创新体系。
四是要在调整需求结构中应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促进消费持续稳定增长,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提升中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为此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怎么写作业和中小企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完善基本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由此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平衡而动态地处理“控通胀、去泡沫”和“稳增长、防下滑”矛盾。从经济周期来看,中国目前处在漫长紧缩周期的中间阶段。2008年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的影响淡出,上涨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以及政府补贴的减少让生产企业疲于应对。投资增速将回到更“正常”的水平。要注重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而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udooo.com

不是以投资为主,更不要推动过度的投资行为。需要通过寻求平衡性的政策来“控通胀、去泡沫”和“稳增长、防下滑”的两难格局。要制定倾向于低收入人群,倾向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采取更加积极的偏向民生的财政政策来应对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组合。当前经济的担忧是输入型通胀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因为进口飙升拉高了国内通货膨胀水平,而巨量的热钱涌入也会给来通胀压力。但是也应对充分考虑政策的滞后效应,防止产生过度调控的风险。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动态决策,特别需要观测超调的风险。
五是要审慎而积极地处理政策延续性和制度创新的问题
中国过去经济三十年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归功于经济制度和体制创新,这就是打破计划经济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激发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而要保持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快速增长,还需要在制度和体制上面下功夫,如:土地流转制度和产权制度等。建立以公平为前提,以效率和效益为准绳的新型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的增长已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由于老百姓收入不高,拉动不了内需。需要明确地提出扩大分配问题,实现包容性增长问题,认真落实减税费、让利老百姓的问题,才能真正地解决贫富差距,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既要保证调控的宏观目标,同时也防止政府管制过度,行政手段过于强硬和频繁导致的市场化倒退问题。
作者简介:谭影慧(1965—),女,安徽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