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水利工程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简述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中社会公平思想

简述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中社会公平思想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26443 浏览:11969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活动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也开始凸显,城市规划本文通过对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的社会公平思想的梳理、总结,同时分析公平思想对规划理论的影响,希望对中国城市规划公平思想带来启发。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 规划理论 社会公平

1.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改良

19世纪下半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已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大生产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生活形态等方面的改变多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城市的快速崛起,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爆炸式的增涨,城市建设中的种种矛盾例如及其昂贵的地价、恶劣的居住环境、混乱的城市结构、空间上的阶级对立、严重落后的公共卫生设施等,都使得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城市患上了的可怕的城市病。
1.1乌托邦与空想社会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弊端,很多怀有良知的先驱们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并探索着他们理想中的国家与城市形态。今天一般将这些早期伟大思想家们的各种理论与概念,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来自于英国的人文主义者莫尔的“乌托邦”概念。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城市建设思想来源于他们的社会思想,他们认为必须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在理想的社会制度下,来建设理想的社会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如欧文的“新协和村”就是建立在公有制、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建设规模适度的社区。
1.2社会改良:一些有远见的规划思想家在社会改良思想下希望通过物质空间的改变来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代表人物有霍华德、盖迪斯等。先驱规划思想家们纷纷探索城市建设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以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来重构社会生活。霍华德、格迪斯与芒德福被并称为西方近代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他们把社会改良或改革与城市建设联系起来,将以人为本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核心思想,人本主义思想家的思想与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出自人性对大自然的爱”,目标是实现“公平”、“城市协调和均衡增长”。

2.二战后至1980年代:公平问题成为规划中的重点

二战后,新的社会矛盾与公平问题依然存在,在60 年代初期,美国掀起了一系列、民权运动,政治多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人们不断要求社会为所有的居民提供均等的社会权利。
二战后,西方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城市更新运动的目的是土地的重新开发,清除城市中心区的贫民窟,同时提供更多的住宅。但在操作过程中,城市更新采取了大规模重建的改造方式,变成了以造成大量居民动迁为代价来实施由政府主导的大型开发项目。在城市更新运动中,正如当时人们所批评的那样,政府以征用权为基础,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将一部分人的获利建立在另一部分人利益损失的基础之上。
2.1社会公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到1960年代后期,规划领域中的社会平等与社会公正思想引起了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规划领域重要的社会思想之一。大卫·哈维(Did Harvey)的著作《社会公正与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中指出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社会平等和社会公正问题。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也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规划师开始重视规划的社会经济效益,规划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转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2公众参与:在当时社会公平问题的影响下,“公众参与”成为城市规划中新的理论思潮。公众参与思想的意义在于公众具有了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决策权利”,公众参与思想一部分是来源于对之前几十年中,由少数规划师和政府主导城市建设的“精英主义”式的规划思想的批判。在60年代以前,规划一直是或是被认为是一种政府行为,判断规划的好坏主要依赖技术手段和经验判断,这样往往忽视了公众的感受。此外,在城市建设中政府容易受到资本的影响,最终导致规划实施中很难考虑到公众利益。在60年代,公众参与作为规划思想的体现,开始被广泛民众所接受。
2.3倡导性规划:公众参与思想的代表理论有(P.Didoff)的“倡导性规划”。 倡导性规划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尝试。1965年提出了“规划中的倡导论与多元主义”思想,他强调社会价值观的自主性,城市规划必须代表并容纳不同的价值观,规划不应以一种价值观来压制其他多种价值观,规划师不是抽象的公众代言人,而是怎么写作于不同的利益群体,成为不同群体的利益代言人。戴维多夫认为所有社会团体都应该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弱势团体应该得到规划师的帮助。

3.社会公平视野下的规划理论新思潮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规划理论不断发展演变,主题都围绕着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有:联络性规划、新城市主义和公平城市理论。这三种理论都代表着不同的规划实践方向,且包含着对社会公平的不同程度的关注。
3.1联络性规划:秉承倡导性规划的规划交流与公众参与的思想,联络性规划

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思想于上世纪80年代末产生并于90年代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该理论以规划应代表各方利益的呼声、融合各方利益需求为目标,关注信息交流对于规划决策的影响。在规划师组织上下各界交流讨论过程中,借助公众参与的平台,以帮助社会不同利益团体。这能使社会弱势团体参与到规划制定的过程中,使其需求得以反应并被关注。规划师做为各方价值的平衡者,可以兼顾各方利益,避免因一方利益而损害另一方利益,也是得公共利益具有融合性。
3.2新城市主义:对于空间隔离、两极分化等社会不公现象也有所关注,主要是从从物质空间设计的角度,进行具体的规划指导。新城市主义以“必须将公共领域的重要性置于私人利益之上”视为其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关注低收入阶层生活状况,设计中强调多样性和融合。新城市主义设计师通过建设多元化的物质环境、促进不同阶层的人空间资源共享。
3.3公平城市理论:公平城市理论者认为城市规划是一项政治过程,并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而城市问题则是社会矛盾的空间体现,城市研究理论必须将城市发展过程与社会结构相联系。公平城市理论者认为权力均衡是资源分配机会均衡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因此,弱势群体的利益呼声受到关注并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是权利的平衡与政治力量的扩充。
结语
随着西方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中已十分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公平,并始终跟随社会发展而不断 “化”,保障公民对城市规划的参与权与决策权,来缓和规划公平方面的矛盾。不断由“自上而下”得规划模式向“自下而上”转变。同时规划还将弱势群体的利益作为关注对象,城市规划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亨利·勒菲弗著,李春译.空间与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社.2008:16-18.
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守谅.论城市规划中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J].城市规划.2008,11.
[4]石楠.试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J].城市规划.2004,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