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水利工程 >> 水利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5649 浏览:201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某建筑工程施工实例,针对施工测量环节,探讨了施工测量中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及其整个建筑物从地下到地上施工过程的测量实施,配合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沉降测量;平面控制网
Abstract: this article by combining a build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example,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link,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plane control network the set, and the whole building from underground to the 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measurement, cooperate with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Settlement measurement; Plane control network
工程概况
某办公科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下室2层;地上23层。本工程测量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在进行施工测量前,必须先对这些测量设备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计量检测单位校核,并确保使用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对规划勘测部门或业主提供的坐标桩及水准点进行复测,确定水准点和坐标的准确性。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两级测设,首级为平面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网。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设。二级控制网依据首级平面总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来测设建筑物的控制轴线。
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控制桩点的埋设采用混凝土基础预埋铁件形式。首先在现场进行初定位,然后在桩位处挖500mm×500mm×1000mm的方坑,用C20混凝土浇筑,并在混凝土表面埋设150mm×150mm×14mm的预埋铁。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将控制点准确测设在标板上,点位以钻眼镶铜丝作为点标记,同时在铁件上标出控制点编号。控制点外圈设置表面为红白漆相间的钢管及护栏进行保护,另外控制桩均进行挂牌标识,标识牌上要注明桩的等级、编号。控制桩保护见图1所示。根据业主提供的由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敷设现场施工用水准点。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校核。水准点标石埋设见图2所示。

图1控制桩保护示意图图2水准点标石埋设示意图
现场水准点的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要求,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测量方法采用闭合导线法测量。
地下结构的施工测量技术
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采用极坐标法,先在地下室垫层上引测建筑物轴线交点,然后根据地下室平面图弹出所有轴线及建筑物外边线。将轴线控制点外移至基坑边,并设置木桩做为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点。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影响精度。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的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并附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性。对于基础验线时,其测量允许偏差如表1所示。
表1基础验线时测量允许偏差


对于地下结构的标高控制,当底板施工时,所需标高可以从现场内水准点逐步引至槽底,并在槽边适当位置设置水准点。地下一、二层施工时,可从槽底水准点向上传递,也可从现场内水准点直接引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往返闭合,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地上结构的施工测量技术

4.1地上结构的平面控制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用现场内设置的坐标控制点对地下室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核无误后,将首层建筑轴线弹在地下室顶板上,做为首层施工的依据。在A、B、C座首层楼板上分别放置4个控制点A1-A4、B1-B4、C1-,做为上部结构轴线传递的基准点(见下图)。设置基点采用预埋钢板(100×100),并在钢板上刻划“十”字做为标记。上部结构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在每层结构的相应部位留置150×150孔洞,以便激光通过。同时,为了能有效地确保轴线传通的准确性,每层的轴线均从首层基点向上传递。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将采用智能全站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测量时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中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进行,并做测量记录。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轴线竖向投测应在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4.2地上结构的高程测量

在每层的柱子及墙体浇筑完后,在电梯井筒内墙上弹出建筑标高1m线,用红三角标注,并以此做为上部结构高程测量的起始点。本工程总高111.65m,A座主楼施工至中段需另设标高基准点,使用钢尺在每段标高引测过程中必须保证每层的控制标高均从每段标高基准点开始,同时高程传递过程中对钢尺必须做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并应往返数次测量,确保标高传递的准确性。在结构层内引测标高时,要使用水准仪引测,并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标高竖向传递同样应当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如每层高度允许偏差在内控标准应±2mm。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对于沉降观测是建筑物测量中的重要环节,其贯穿于建筑物施工及其竣工后。依据设计和规范要求,本工程需进行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工作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单位承担。
(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应根据稳定性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为了便于检查核对,专用水准点埋设不少于三个,埋设地点必须稳定不变,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2)仪器选取要求,对于沉降观测应当选取精密测量仪器,以准确有效地反映出测量结果。本工程使用精密水准议(Ds1)及配套的水准尺。
(3)观测依据及精度要求。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二级的要求;同时对于建筑物沉降精度要求符合JGJ/T8-97二级的要求。
(4)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按下列原则设置: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1-2根柱上;建筑物和沉降缝两侧,不同结构的分界处;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本工程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见图3所示。
图2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5)沉降观测的标志:根据本建筑的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而选取有明显标志。
(6)沉降观测的周期及观测时间。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每增加一

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udooo.com

层观测一次。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目一次连续值班观测。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对于沉降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观测成果应包括: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结语
文章通过结合某建筑工程施工实例,探讨了施工测量中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及其整个建筑物从地下到地上施工过程的测量实施,提出相应的测量技术,有效地指导同类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晓增,马健.浅议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8(08):118~119.
吴综泽.施工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科学之友,2010,27(02):31~33.
[3] 朱占松,吕昌松.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1(08):57~5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