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生态教学 >阐述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和利用查抄袭率怎么

阐述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和利用查抄袭率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6906 浏览:185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情境不是一种时髦,它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怎么写作,要讲究有效性。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而不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

一、课题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我们确立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和利用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什么是教学情境。所谓“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怎么写作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2、李吉林情境教学论。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李吉林老师长期探索情境教学,她认为教学要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都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到强化。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平衡,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儿童之所以能进入情境,是因为情境有图画的形象、音乐的形象、角色扮演的形象、生活场景的形象等等,并有教师的调节、支配。教师带着与作者相共鸣的真切的情意,全身心地进入情境。此时的情境,就不光是一种物与形组成的场景和画面,而是渗透着甚至是饱含着教师的情感的。在这种“情”与“境”的合力之中,儿童的情感也被激发起来了。情感为情境教学的纽带,师生情感的交流、互补,极大地丰富以至升华了单纯的、直观的手段与语言结合的物“境”,从而使教学活动进入到师生共处的忘我的、几乎是无意识的状态。这种形与情的刺激必然激活右脑,而使左脑处于暂时的“休息期”,这对调整儿童心理,并对促使儿童精神饱满地、生动活泼地继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通过本研究希望达成以下目标:

1、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

(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
2、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3、创设有空间的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4、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话很富有哲理。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达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研究: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逐步实践。

2、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定期研讨、业务学习等形式经常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在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螺旋发展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研究。

3、经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加以理性分析、归纳。

4、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同时辅之以课堂观察法,学生访谈法,作业测量法等实验研究方法,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