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生态教学 >试述认同感民族地区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教育作用网

试述认同感民族地区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教育作用网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35220 浏览:1596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国家认同感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动态性文化塑造特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是民族认同教育拓展到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家认同感教育能增强各民族同胞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关键词:国家认同感;民族地区;培养;教育意义
国家认同一词最早出现在1953年列文森论梁启超的名著《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中。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也就是广义上的国家认同。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是中国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
一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的必要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国家认同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基础和培养目标,以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为对象的国家认同感研究,其功能和价值指向决定着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义和趋向。国家认同度的高低与强弱,直接关涉到国民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从而使现代公民的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保持一致,并借助于国家认同意识和国家-社会平台实现个人价值,并促使个体人格与人生价值的协调统一。
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者强大的族群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集中,由于发展的差异化、历史遗留等问题,民族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致使包括教育在内的诸多因素无法与发达地区形成平等,这将对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的教育意义探析
当前,国家正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这个体系建设当中,针对学生主群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板块,而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完美地衔接了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主题。

1、有利于能够健全民族学生的国民人格,培养现代公民

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引导民族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怎么写作社会。从而体现在教育对于民族学生发自内心深处地对国家认同度的提升,以及凸显他们的整体价值和社会地位,从而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文精神,成为一名合格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公民。

2、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国家力量

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化方向和思想认知根基。爱国主义是实现高度国家认同的途径和措施,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和民族凝聚力要素。强化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度,促使狭义的民族认同拓展到广义的中华民族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与中国的民族国家同一体,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中国。爱国主义是一国之民对祖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归属,是真挚的深厚的热爱和忠诚,是内化于国民言行的思想体系,是国民自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精神动力。
国家认同观的内聚有利于形成价值认同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从而凝聚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作为个体的少数民族学生把人生价值追求定位于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倾注自己的青春年华。

3、强化国家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从我国中西部民族地区学生成长的宏观环境看,特定的自然地理因素、历史文化条件、国际政治关系等综合因素成为民族学生的生活文化之根本。西方国家从未放弃过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来自于民族地区学生的政治立场和国家认同观念在国家安全中就则显得极为关键,能否在全社会实现和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培养民族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倍显重要,提高其国防意识,将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助于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有利于国防安全和国家主权,有利于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强化国家认同,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国家认同理念为基点进行共同文化的塑造,有助于构建少数民族学生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等要素组成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和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昭示我们,必须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族人民具有正确而强烈的思想觉悟和明确的国家认同理念,潜意识中具有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维护国家尊严、保障国家安全、增强国防实力、保卫领土完整的综合性的系统性的目标。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思想理念的根基是国家认同观,在这共同理念和思想意识的基础上能够把浓厚的民族意识升华为强烈的国家认同,把狭隘的区域意识升华为整体的国家意识,从而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群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树立起坚持民族团结共御外侮的旗帜,坚定地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
三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感培养的思考
教育机会平等是直接影响到国民对政府和国家的好感程度。在认同机制和教育制度上,国家认同度的高低与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国家认同度高的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党和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行动方向上也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从而学生的崇高理想和现实比较一致地对接,在观念上也契合于主流思想。在法律上,强烈认同国家的法律体系的学生能够遵守现有的社会秩序和管理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成为依法治国和国家认同的参与力量。
构建起个体与组织的关联并存,体现为作为个体的学生与国家命运的关系,以及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部分与整体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肩负着民族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双重责任,并在观念上表现为民族认同度和国家认同度的提高,最终确立起个人国家观融合于集体国家认同。透过爱国主意教育方式,将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融入到对国家的认同感中,从而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凝聚力和自信心
为此,必须以国家认同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为契合点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而形成以中华民族魂为精神纽带,以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国家认同观。
参考文献:

1.张世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安学斌.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本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北京:社会科献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