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生物教学 >简析互动高校师生互动和学生成长相关性实证怎样

简析互动高校师生互动和学生成长相关性实证怎样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7583 浏览:240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受高校扩招、多校区办学、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等因素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呈现出日趋淡漠、交往方式和内容单一、教学和灵魂塑造功能分离等问题。本文针对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频率、内容进行调研,分析教师在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素质、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成长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并尝试提出了高校师生良性互动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师生互动、学生成长、高校教学
一、导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师生互动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当前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对象单一1、教师垄断课堂互动2、互动的深度3和广度不够等问题。高校本科教学活动模式仍为“师主生从”,课堂教学局限于“传递—接受”模式,“满堂灌”仍是基本教学格局4,课外交流几乎没有,师生互动明显不足。师生互动不足已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素质和社会性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教学和灵魂塑造功能出现了分离等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主要是教育和人才竞争。高等教育引领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就高等教育质量而言,教学相长,其中高校中师生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兴趣。在互动中学生也会暴露出自己不足,老师能针对学生不足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帮助,达到“知己知彼,百教百懂”。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态,也有助于其教学水平的上升。在本文中,我们将师生互动的概念突破传统意义上仅指课堂教学中互动,把它扩展为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关于学习、生活、情感等问题的一切交流活动,互动时间也不仅指课堂时间,课外时间也被纳入整个互动过程范畴。
本文通过对北京某大学调查的720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当前大学中师生互动的内容和频率,男女生在师生互动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师生互动在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素质、社会价值和道德发展等方面成长中所起的作用。

二、数据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以北京某大学26个学院的本科生为主,访谈对象包括教师、辅导员等。访谈问题与问卷问题一样,以方便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数据的收集。本次研究共分发问卷800份,回收720份,回收率90%。访谈自2011年5月5至2011年6进行,共访谈58人,其中教师27人,辅导员31人。问卷具体结构如
数据分析采用列联表分析方法,以数字来清晰的表征出男女生在师生互动上的差异性。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定量分析方法,将与教师、辅导员“互动多”与“互动少”的学生进行配对比较,以检验师生互动对学生的成长是否有显著的影响。
为进行正确分析,除进行上述分析外,还广泛收集专家学者、教学人员的研究、论文等资料,对其进行整合分析,以进一步研究师生互动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当前师生互动状况

为了解当前师生互动的状况,本研究从“教师与我一起娱乐休闲”、“与我交流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鼓励我在学业方面不断学习和进步”、“促进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思考”四个方面进行衡量,并对男女生在各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每个内容均分为“从不”、“一般”“很少”、“较多”、“经常”五个等级。

1.师生互动的内容与频率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在四项内容中,“从不”所占的比例均是最高的,且其均值亦排在第一位。最高的为“与我交流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达到了36.0%。而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最高的为“促进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思考”,亦仅有8.0%,最低的“与我交流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只有3.8%。且各项内容“小计”所占比例均小于“一般”的比例,甚至“教师与我一起娱乐休闲”、“与我交流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两项远低于“从不”的比例。
在各项的均值中,“从不”的比例依然是最高的,为27.6%,“经常”互动的比例仅有5.6%。需要注意的是,四项内容中“从不”与教师互动最少的是“鼓励我在学业方面不断学习和进步”,为19.0%,低于均值8.6%,低于最高值17%,而表中数据同时表明,该项“小计”的比例是最高的,高于均值10%,这表明师生互动最主要的方面便是在学业上的交流。同时,“教师促进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思考”“经常”交往的比重也较高,为8.0%,排在第一位。
总体来看,师生互动的频率相对较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授课内容、方式沉闷或教师实行“一言堂”或只关注个别学生导致课堂互动较少,而课下教师忙于科研、学生不愿找教师交谈及传统的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方式导致课外互动较少。事实上,大部分学生与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见面之外,课下几乎从未接触过。由于课内和课外互动的缺乏,便形成了整体上师生互动严重匮乏的局面。

2.师生互动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的师生互动性别差异主要指男女生在师生互动内容及频率上的差异。由表3的均值来看,男生经常互动与较多互动的比例均高于女生,同时男生从不互动与较少互动的比例均低于女生。在其他四方面均表现出与此相同的现象。男女生经常与教师互动在“促进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思考”中的差别最大,男生为8.5%,女生为4.3%,差别为4.2%。而

怎样写论文www.udooo.com

男女生经常与教师互动在“鼓励我在学业方面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差别则不是很大,仅有1.4%,两者之间基本平衡。而在“与我一起娱乐休闲”与“与我交流生活情感方面的问题”两方面则相同,差值均为3.2%。这与男女生性格的不同及所关注的问题不同有着一定的联系,其性格的不同使其在互动的内容和频率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二)学生成长的衡量

本研究从“学习成绩”、“能力素质”以及“社会价值道德”三方面来衡量学生的成长。关于“学习成绩”即为问卷调查中学生填写的平均成绩。“能力素质”本研究分为社会性能力、学习性能力、思维性能力,其中社会性能能力包括:组织领导能力、清晰有效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相处和社会交往能力,学习性能力包括外语听说和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学科基本治理理论的掌握、专业学科的操作动手能力,思维性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数理统计分析能力、理论性文章的写作能力。社会价值道德的衡量参见表5。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认为自己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的占大多数,为37.8%,排在第一位,且社会性能力、学习性能力、思维性能力在该项上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在认为自己能力素质提高很大的比例中,只有社会性能力低于平均值,且最大的为学习性能力,为17.7%。而在略微提高的比例中,社会性能力则最高,学习性能力最低。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有

2.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能力素质有所下降,下降最大的学习性能力,为3.7%。

调查数据显示,在社会道德方面,大学生对一些不良和不道德的行为持反对态度。其中,“宿舍熄灯后仍然做自己的事情,不考虑其他人的休息”不赞成的比例最高,为48.5%;“在赢者通吃的社会规则面前,为了利益可逾越道德底线”为44.1%;排在最后一位的为“网上下载他人文章,简单拼凑作业,或引用不加注释”,但仍有30.5%。但是因受社会影响,赞成“有钱就有尊严,有钱就拥有一切”为9.1%,加上“较赞成”的比例,则达到了24.7%;赞成“在赢者通吃的社会规则面前,为了利益可逾越道德底线”为8.1%,排在第二位。

(三)师生互动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检验相关性来考察师生互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首先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问卷上的多个变量提取潜在的公因子,并将因子得分作为相关分析的变量。
本研究总KMO检验值为0.893,且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Sig.值为0.000,因此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利用SPSS18.0对17个变量(表6)的样本进行了主成因子分析,得到的解释总方差统计量如表5所示。在解释的总方差图表中可以看到成分1(能力素质)、成分2(社会价值道德)和成分3(专业成绩)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这三个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5

6.86%,说明3个主成因子较好的反映了这17个变量的分类归属情况。

利用因子分析的因子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师生互动与专业学习的相关性为0.195*,说明师生互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与能力素质的相关系数为0.380**,可见师生互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影响非常大,而与社会道德与价值的相关性为0.004,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
通过相关分析初步得知师生互动与学生成长之间的联系,但究竟其影响的程度如何仍需进一步考察。
为研究师生互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程度,将“从不”、“很少”、“一般”“较多”、“经常”五个等级重新分为两个等级,即将“从不”、“很少”重新定义为“互动少”,将“较多”、“经常”重新定义为“互动多”。从而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udooo.com

将“互动少”与“互动多”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验证师生互动对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素质、社会价值道德是否有显著性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学习努力程度相近,但与教师、辅导员互动交流有显著差异的学生为检验样本进行检验。从而排除个人努力程度对结果的影响,确保良好的内部效应,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具体分析数据如表7,通过该表我们可以看出师生互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1.能力素质提高显著。

本文中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学习性能力、社会性能力与思维性能力。由表7可以看出,互动少的一组均值为36.9400,互动多的一组均值为45.3800,高出8.44,且sig.值为0.000。这表明师生互动对能力素质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及辅导员可凭借自己在知识、经验方面的优势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学生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可直接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从而促使了能力素质的提高。

2.专业学习稍有提高。

由表7可以看出,互动少的一组均值为80.4412,互动多的一组均值为81.5176,高出1.0764,且sig.值为0.692。这表明师生互动对专业学习虽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并不十分显著。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得以激发,从而摆脱只是被动接受的局面,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经过课堂讨论互动后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得记忆时间得以延长,这样的学习效果明显是好的。课外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得以加深,这种“一对一”的互动方式更能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帮助。通过课堂内外的互动,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从而使得专业学习的成绩和效果得到一定的提高。

3.社会价值观和道德的影响一般。

由表7可以看出,互动少的一组均值为9.2364, 0.000,互动多的一组均值为13.7273,高出4.4909,且sig.值为0.000。表明师生互动对学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有一定的影响。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前师生互动较少,尤其是课下时间师生互动淡化,造成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影响力的弱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的社会价值观。但也必须认识到,社会价值和道德的形成及改变受到个人、家庭、社会等多因素的影响。

四、促进师生互动关系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和创新,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是不应该变的。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是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同时又发展学生的智力、心力,培养学生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世界观的过程。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主导性, 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针对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改善和提高师生互动状况,从而更好的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

1.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师生互动。

当前,我国大学中教师的职称、晋升大多与科研成果有关。这使得许多教师忙于科研,课堂上也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课外与学生更是几乎不见面,这必然导致师生间互动的减少。而辅导员大多数也是由高年级学生担任,要忙于自己的课程和学业等,与学生的互动也不够。因此,一方面,将师生互动作为一项制度加以固定,建立对教师合理的评价机制,将其对学生的指导作为评定内容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必须建立起对学生的正确评价机制。社会、学校、家庭多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教师迫于压力注重学生成绩,其他方面缺乏互动1 。因此,建立起对教师、学生的良性评价机制,才能促进师生互动的改变。对辅导员队伍而言,应由专职人员担任为主,使其可以专心的进行学生工作。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