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思想政治网 >试谈改革开放在革新开放中坚持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

试谈改革开放在革新开放中坚持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10429 浏览:371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记者:李校长,您好!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重申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我们应该如何深刻把握其所蕴涵的重大意义?
李君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十年内乱,不仅使我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党和国家面临着十分困难的局面,同时还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从“”走出来的中国,是继续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还是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邪路,或是闯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党和国家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历史抉择。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敢地挺身而出,以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从党的路线破题,领导全党进行拨乱反正。一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果断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与此同时,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党的政治路线;三是大刀阔斧地平反冤检测错案,在解放大批老干部的基础上,提出干部“四化”标准,形成了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组织路线。在此基础上,以正确评价和思想的历史地位为重点,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党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后,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记者:我们党在实践中是怎么探索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呢?
李君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领导探索和开辟这条道路有两个起点:一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二是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过去,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对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强调不够,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国农村区域广大、农民人口众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作为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受到很多束缚;我国经济文化的落后,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贫困主要也体现在农民贫穷上。因此,农村的改革牵动全局,影响深远。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原有的农村经济,总体上没有完全摆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小生产状态,农村通过改革解放出来的生产力还不完全是现代社会化的生产力。而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对我国的生产力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包括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种现代化的生产力,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和艰苦奋斗逐步达到,也可以通过借鉴、利用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和经验来实现。因此在1978年10月就提出:“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后来,他又提出要利用外资的问题,说:“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我认为应该坚持。”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即在对外开放中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这个思路的创新意义和历史贡献,直到现在才被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但在当时许

源于:论文范例www.udooo.com

多人认为这仅仅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辅助手段。这个思路,首先就体现在四个经济特区的创办上。1979年7月,、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决定将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把这些特区看作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同时又看作是一个“基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地,培养人才的基地。实践证明,创办经济特区的试验是成功的。因此,从实践上考察的探索过程,创办四个经济特区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起点。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李君如: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历史特点。一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注意到,在农村改革起步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决定把改革从农村推向城市,即开始全面改革的时候,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深刻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科学结论,标志着我们的实践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题。这一科学结论的鲜明特点,就是强调建设社会主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这就要承认落后,不能重犯超越阶段急于求成的错误。不过,我们承认落后,并不是要固守落后,而是要改变落后。因此不仅提出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且提出要改革,要发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就包含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和改革发展这两方面意义。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进程及其经验,首先要认识到,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经济体制和其它各方面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一伟大实践的极其重要的历史特点。
二是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兴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开始,我们又相继开放沿海14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一步一步走上了在对外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值得提出的是,作出对外开放这一重大决策,不仅是因为我们实现现代化有这个需要,而且是因为他敏锐地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看到了我们对外开放有这个可能和条件。他在1978年9月最初提出对外开放问题的时候就说过:“我们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多条件,同志在世的时候没有,现在有了。如果不根据现在的条件思考问题、下决心,很多问题就提不出来、解决不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今天这样的、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这是同志在世的时候所没有的条件。”确实,从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的对外开放政策,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抓住了我们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的机遇。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这一轮经济全球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鲜明的特点时,90年代末出现了一个反全球化的潮流,而且也在不断发展。现在,有两个世界性论坛在对抗着,一个是总部设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1971年成立),是经济全球化声音比较集中的场所;另一个是在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成立的世界社会论坛(2001年成立),是集中反映反全球化要求的场所。这就给我们党出了一个难题:是参与经济全球化,还是参与反全球化?以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研究了这个问题,强调:“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因此,我们作出了既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独立自主,努力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抉择。从提出对外开放,到决策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走出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由于这条道路是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达到互利、双赢,而不是通过军事扩张或集团对抗来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因此又叫做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中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特点。

源于:怎么发表职称论文www.udooo.com

关于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这次总书记进一步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建设社会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二是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怎么写作、为社会主义怎么写作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于社会建设,总书记指出,要以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为此他强调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里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民生的关系。我们既不能因为要发展经济而忽略民生问题,也不能因为要重视民生问题而否定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一定要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也就是说,在民生问题上,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既要看到我们的进步,又要注意群众的需求在提高。三是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论述“全面小康”的新要求时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次总书记把它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了出来,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关于党的建设,总书记强调了三个重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二是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这里,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的次序有所变化,把建设提到了制度建设的前面,把这两个问题都突出了出来。三是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发展的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责任编辑:袁志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