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特殊教育 >论发散如何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理由意识和发散思维

论发散如何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理由意识和发散思维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7615 浏览:210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培养学生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的问题意识与发散思维,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能力,探索有效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开拓思路,大胆想象,摆脱思维定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科学 教育课堂 问题意识 发散思维
1672-1578(2013)01-0162-01
1 引言
新教学理念提出,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重视自身的引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科学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发现问题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不断形成发散思维。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发散思维,促进体素质的提高。

2 问题意识与发散思维内涵

所谓问题意识,即拥有提出质疑的意识,反映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即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发散思维即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从事物的某一个中心点出发,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展,并引导学生不断联想,提出多种可能的方案。
问题意识与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课堂提出来的新要求,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与发散性思维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学好,进而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

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在发现问题阶段,教师应该主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授分子之间有空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写出100+100≠200的式子,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用两个200毫升的量筒量取100毫升水与100毫升酒精,之后混合,看结果如何,这样学生的学习很快被调动起来。教师也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比如在讲授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演示模板匀速直线运动与加速运动时的拉力,之后演示模板匀速直线运动后继续作减速运动,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这样学生根据拉力的不同自主的探究摩萨利与拉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基本知识。
其次,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启发学生分析问题,探索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类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发现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问题分成几个层次,之后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授压力一节时,教师可以以充满空气的气球为基本教学模具,提出几个问题,比如想把气球弄破怎么办,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验,使学生了解压力的基本原理,之后进行小组内合作,最后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引导,以规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在解决问题的阶段,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规范性总结,以升华教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需要针对上一阶段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及时的点评,并整理思路,总结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在所有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充分重视教学反思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4 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

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随着科学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学科边界的逐渐模糊,学科渗透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科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将多学科的知识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迁移思维模式的形成,以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水的知识的过程中,教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师可以从动植物的生命与水的关系、地球水循环、水的物理特征与化学性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角度分析,展示物理、化学、生物与自然环境等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其次,教师还需要在教师中渗透多变的思想。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根据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教学训练,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地震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问题,比如某次地震的发生地带、经度纬度、省份、方向、板块构造等,引导学生通过一个点联想到其他更多的点,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出题,要求学生抢答,以月球为例,教师可以提出月球的特点、同一高度不同质量的物体是否同时落地、月球上能否使用指南针等问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的将一些比较枯燥的科学问题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分析更加真切的理解问题的本质,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另外,学生问题意识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科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推动多学科渗透学习模式,进而促进体学习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彭君平.论初中科学教育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27(5):147-149.
曾耿.初中科学教育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发路径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2,(3):7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