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特殊教育 >城郊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现状之我见生

城郊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现状之我见生

收藏本文 2024-01-25 点赞:5577 浏览:174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品德学科作为一门弱势学科,其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作者通过周边城郊小学的走访和交流,从师资队伍不稳定,思想上定位不准确;学科意识不强,领导不重视;教研活动形同虚设,教学方法滞后;在教学中贪多求全,教学目标不明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品德教育不容忽视,真诚希望周边城郊小学能在学科大背景的带领下,加入到新一轮的改革大潮中。
【关键词】 城郊小学品德学科 弱势学科教学现状
1006-5962(2012)06(b)-0060-0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越来越被重视,关注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说实话,我真的很感动。可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我的看法有点改变了。各校真的实实在在重视这门“副课”了吗?
本学科以引导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核心。课程将“培养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我们的教学实际常常偏离或者违背这一目标理念。品德学科作为一门弱势学科,其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1师资队伍不稳定,思想上定位不准确
由于师资所限,品德学科大部分都是,基本上都是语文老师兼任,甚至还有数学老师兼任。这种方式随意性很大,今年你教品德,明年让他教,并且大多是以教师工作量的大小,课时负担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这种搭配方式造成品德兼课教师队伍极不稳定。记得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品社的骨干教师,曾经在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最后她还是放弃了这门学科。究其原因

源于:论文结论www.udooo.com

不外乎两点:时间上和精力上来不了;压力太大,由于比赛的严肃与严格,导致选手的高度紧张,压力过大,甚至很长时间以后,老师们都害怕再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因此,兼任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自己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的教学没有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有很多都是在应付。
2学科意识不强,上不上无所谓
每每学校有活动,总是抽常识科的老师来帮忙,甚至有时还让我们来加班。领导人总这样说:“你们副课上不上无所谓。”其他老师美其名曰:“领导人重视你们呀!要不,咋不让我们去呢!”其实那分无奈只有我们心里最清楚。更令人气愤的是:我们正讲得起劲时,突然有一个人出现在课堂上,不是班主任有事就是科任老师要作业。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仿佛我们上的课就不是课,可以随时中断。上至领导,下至老师都认为这门“副课”多一节少一节无所谓。这样的话语经常在耳边响起,说实话,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突然间有一种被冷落、被放弃的感觉。通过交流和了解很多学校的专职老师都有这样的“遭遇”和无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学校、老师的不重视同时形成了学生对“副课”的漠视与冷淡。不管是小考、中考还是大考,在家长的眼里,“数理化”永远是第一位的;重点中学招生时,考的内容也只有语数外。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大气候”、“大环境”才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3教研活动形同虚设,教学方法滞后
由于品德学科大部分教师是,语文、数学的工作还忙不过来呢,所以平时品德学科教研活动根本搞不起来。即使搞,也是走走形式,根本没什么效果。由于没有开展教研活动,再加上平时不重视、不学习,大部分教师对品生、品社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人连教学目标是什么都不清楚。通过平时听课可以发现,有的把品德课上成了语文课的看图说话,只注意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图一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有的老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故事课,忽视《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性、开放性 、活动性。教学中没有学生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没有学生获得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的老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政治课,满堂空洞的政治说教。
4在教学中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没有专职教师,缺少教学骨干,老师们平时缺乏交流,都是单匹马、各自为战,加之对新的课程标准学习、钻研不够,教学中不能对整个教材体系进行整体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总觉得讲得不够,什么都提一下,该讲的没讲够、讲透,不该讲的又讲一大堆。结果是到最后学生没有搞清楚,听课的老师也没听明白,执教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教学任务完成。
此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而我们都知道这门学科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品德教育不容忽视!
当然,少数兄弟学校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开展学生主体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在生活体验中、活动探究中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教学的生活性、开放性强了。许多教师也摆脱了过去知识化、成人化、教条化的教学模式,开始自觉整合多维教学目标,教学追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注重通过各种富有意义的活动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根本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真希望我们周边城郊小学能在学科大背景的带领下,加入到新一轮的改革大潮中。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制订.《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制订.《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