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音乐 >> 通俗音乐 >中西方传统儿童内衣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儿童内衣文化差异

收藏本文 2024-04-01 点赞:13247 浏览:5715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西传统儿童内衣这种特殊服饰类别从外在形式到文化影响的不同,以期能提高设计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同时对现代儿童内衣设计的多元化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西传统儿童内衣;文化差异;形式:内涵
内衣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现在大都无据可考,现在的中西内衣更是区别不太,人们渐渐淡忘了中国传统的内衣文化其实与西方的传统内衣相去甚远,这种巨大的差别甚至始于孩童时期。我们对比中西儿童内衣的发展史不难看出,中西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育儿理念是如何通过内衣来改变孩子们的形体,以至于造就了两种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几个世纪千差万别的形体风貌。

一、中国传统儿童内衣

在中国,传统的儿童内衣多是孩子的母亲或者亲朋为其手工缝制的,款式上大多宽松、实用,不会束缚孩子的身体,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这样的形式一直保留到解放后才逐渐被改变。从现有的文献及实物记载中总结出以下几个种类:
肚兜:在古老的中国,最著名的内衣要算肚兜了。“肚兜”即抹胸的俗称,辞海释”掩胸之衣”,是古代妇女穿在最贴身处的内衣。伴着几许古典的浪漫风情,现代人一听到“肚兜”总有几丝奇思遐想,但是古时候不单是女人穿肚兜,男人和小孩也穿,并且从满四个月开始,每个人几乎一辈子离不开肚兜。可以说肚兜是最常见,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中国传统儿童内衣之一。
婴儿衫:给新生儿穿着的婴儿衫,其样式、面料的选择都充分考虑到了新生儿的特点。由于新生儿活动能力较差,故其样式一定要简单,易穿脱,面料要柔软防止擦伤细嫩的皮肤。在腹部双层交叉呈交叉襟,无领,袖子也很短,用布带在后面打结系紧。
和尚袍:和尚袍要比婴儿衫稍长稍宽,样子也更整齐,直襟圆领,同样在腋下缝上布绳,里层绳子由腋下穿孔而出,穿上后也在背部打结系紧。这种和尚衫一般配上开裆裤,也可围上围兜,一般可穿到

三、四岁。

开裆裤:和现在我们常见的松紧带腰头的开裆裤不同,传统的开裆裤是用长长的布带固定的,在腰头的一侧有个眼,固定在裤子腰头一端的布带从身后绕过,从眼内穿出,与另一侧的布带于腹前捆绑。它特殊的裁剪,使其在穿着时在腹下呈现圆形拱门的形状,所以江浙地区称为“圆门裤”,圆门裤在小孩能自主控制大小便之前(大约3岁之前)是最为常见的儿童内衣之一了,不分男女都可以穿着,而且腰头大小可根据儿童生长而调节,不但不会束缚孩子的肚子,还可以延长裤子的使用时间。

二、西方传统儿童内衣

在西方,最典型也是最具文化特色的莫过于紧身胸衣了,胸衣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期。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孩子们的身体几乎不加束缚,贵族孩子们穿上衬裙作为内衣,而且这种衬裙是不分男女的。在瓦莱丽·斯蒂尔的《内衣:一部文化史》中就曾写到16世纪以后的西方世界,为了给孩子们矫正身子,把小小的身躯绑进了紧身胸衣内。到了17世纪,女孩从两岁就开始穿小巧的紧身内衣,用以支撑身体,防止骨骼畸形,同时也是为了拥有纤纤细腰和丰满的胸部……男孩子也穿这种紧身胸衣,而且至少要穿到6岁,直到他们穿短裤为止。但事实上,这样坚硬的束身内衣对于发育成长中的儿童来讲无疑是有害的,我们从贺加斯的一幅肖像画《格雷厄姆家的孩子们》可以看出,那时的儿童的束身内衣款式就是成人紧身胸衣的缩小版,严重违背了孩子自然的形态特征,从图上所描绘的儿童形象,我们可以大胆猜测,那时的小孩肋骨可能已经变形或者错位。在约翰·布尔沃的《后天低能儿》一书中他引用帕尔的论述说:“那些少女或女孩子们的身体被窄小的内衣挤压变形了……这完全是母亲的愚蠢行为所致,她们希望把女儿的腰身尽可能地束细,即使抽出肋骨也在所不惜,结果人他们的身体变畸形了……她们的肺部和肌肉被挤在了一起……”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中西儿童内衣文化差异之根源

中西方内衣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差别,其根源既出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也有中西方社会看待儿童的不同态度。

1.民族文化的差异

中国服装文化是一种单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与中国的巫觋和礼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形的内涵,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倾向。在儿童内衣的发展进程中在其形式和装饰上都强调线形和纹饰的抽象寓意表达,透露出一种含蓄美。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将服装视作一门特殊的,注重形式,认为形式即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时代特征明显,风格变化昭然。在西方的服装史上,13世纪初期就已确立了立体三维的裁剪方法。而三维裁剪的发明使得紧身内衣的出现成为可能。从此,西方的内衣便逐渐从宽松合体变得越来越紧身。同时尽可能地利用内衣来塑造人们认为是最美的形体。尤其是16世纪以后,随着贵族妇女开始穿着鲸须紧身内衣的风潮,很多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纤腰在握,便从小给他们穿上了紧身内衣。自那以后向紧身胸衣这种特殊的儿童内衣便在西方大行其道起来。

2.中西方社会看待儿童的不同态度

在18世纪之前的欧洲儿童一直穿着缩小版的成人内衣,极少有人关注他们身心的需要和发展。“人们不认为生育孩子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一不受欢迎的怀孕和生育率很高,妇女们因为难产死去。5岁前死去的孩子占一半,剩下的孩子也只有一半能活到10岁。子女被看成‘小魔鬼’或‘原罪’。由于当时社会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孩子们被迫尽快成熟。”漠不关心、有时是粗暴的养育方式,在各个家庭中普遍存在。上层社会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就直接交给乳母抚养,下层的母亲们则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在欧洲,17-18世纪造型夸张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成人服装应用到儿童身体上,使他们看上去更像不能动的玩偶。很多肖像画显示,当时的小女孩儿穿着精美的丝质裙子,裙子用裙撑和衬裙高高地撑起。即使是男孩也要穿禁锢人体的胸衣,用蕾丝、缎带和其它装饰品装饰内衣,用以规范他们的举止,培养优雅的体态。
而在中国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孩子多是福气的象征,所谓多予多福。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孩子都是善良的、弱小的,需要保护的,所以给孩子们穿着的服装不但要舒适、美观,还要有的祈福求平安的寓意,保佑他们长命百岁,或长大了有所作为。中国孩子们培养的儒雅、含蓄的气质,决不是以牺牲他们的健康为代价的。作为给孩子们贴身穿着的内衣,在款式上是绝不会束缚孩子们的,只是通过平面的装饰例如刺绣来传达父母对孩子美好的愿望,或者通过谐音来讨巧,例如蓝紫色的开裆裤,一条腿是蓝色,一条腿是紫色,取“拦子”的谐音,通过蓝紫裤的穿着,希望把孩子能够拦住,以免疾病等灾祸夺去孩子的性命,保佑孩子健康平安的成长。
四、结论
童装业最近几年受国际影响较大,尤其是童装内衣这样的细分市场盲目跟风的现象严重。中国传统儿童内衣设计在款式、色彩、功能等方面十分尊重和符合孩子自然的生长规律,其装饰在精神层面上传达了父母美好的期望。在学习借鉴传统儿童内衣设计方式、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又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
参考文献:
(美)斯蒂尔著.师英译.内衣:一部文化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崔玉梅.童装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12.
[3]张竞琼,蔡毅主编.中外服装史对览[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6.
[4]钟漫天.传统童装的形制及其民俗事象[J].艺术设计研究,201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