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投资经济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农民工短缺状况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农民工短缺状况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6529 浏览:217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从2005年开始,全国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用工荒。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提供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12个城市,有70.4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但用人单位的招工名额则达到108.7万人,缺口达38.3万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其核心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从企业与民工自身的微观经济层面两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观经济用工荒农民工

一、用工单位的微观原因分析

1.工资缺乏吸引力
工资是劳动力的,也是劳动力供需关系的重要信号。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调查显示,工资待遇与缺工有直接关系。月工资平均在1500元(含加班费)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较难;月工资在1500~3000元的企业,招技工较难,但普通工基本可保证;月工资3000以上的企业招工没什么问题。当前民工短缺主要是因为民工工资的调整相对滞后,没有伴随物价特别是粮食的上涨而相应调整,这样,在短期内劳动力供应曲线并未发生变化,但在真实劳动力下,供给将出现增长不足(表现为平稳增长)而需求会放量上升,劳动力市场就自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2.用工不规范,劳动权益缺乏保障
目前,珠三角地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问题最为突出。据调查,反映缺工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又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产品加工行业。其中,部分台资企业和中小型私营企业缺工更为严重。这些企业和行业大都受到国外订货商的制约,利润空间较小,单件工价较低。此外,民工最担心的是在工作中受伤,因为企业老板不愿承担相应的医疗费,导致不少受伤民工最后只能放弃治疗,这些工伤者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企业的用工程序不规范是造成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3.欠薪情况严重,缺乏契约保障
在工资低、用工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民工的合法权益还经常受到侵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普遍存在,使得本就不高的收入也难以兑现,这也是珠三角地区用工短缺的重要原因。以深圳市农民工欠薪情况为例,2005年初,被调查的2838家企业中,有欠薪行为的仍达653家,差不多占了被检企业的四分之一。此外,企业主欠薪逃匿事件也时有发生,仅深圳龙岗区,2004年就发生150多例。企业的欠薪行为及缺乏制度保障的工资制度是造成民工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民工自身的因素分析

1.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除了低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劳动权益不受保护等因素之外,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一些社会管理制度导致农民外出打工的迁移成本畸高,也是民工考虑是否外出打工的因素。由于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存在,使外出打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青年农民,仍然不能把户口迁入到他们的工作所在地,不能融入当地社会;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使民工的子女不能到父母工作所在地读书;不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民工的工伤、养老、失业、医保等待遇都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农民工们抛家别子背井离乡,他们付出很高的打工成本却往往获得严重不对等的低回报。
2.新一代民工维权意识增强
以广东劳动力市场为例,2000年以后,劳动力主要供给者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成长条件较为优越,对工作的期望自然偏高。年轻、文化程度较高、长期在外打工、对社会的认识更多更清楚,这是新生代民工的主要特点。他们诉求工资待遇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变,诉求基本的尊严、基本的社会保障,诉求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归结到一点就是寻求公平的待遇。我国一二线城市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广东总就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5.9%,初级以上技术工人仅占8%。技术岗位缺口大与部分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形成结构性矛盾,由于大部分民工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劳动生产率低下,无法胜任更复杂的技术工作,因而导致出现企业高级技工人员短缺与大量民工无法就业的现象。

三、农民工短缺现象的本质属性分析

第一,从表象上看,珠三角的民工短缺是一种数量的短缺,这种数量短缺不仅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包括普通工的短缺,更包括了熟练工、技术工的短缺。从本质上看,珠三角的民工短缺更表现为一种结构上和体制上的短缺,是一种用工制度的缺陷引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表现,是农民工制度长期不合理、不规范导致了各种深层矛盾的爆发,它提醒我们应好好重视人力资源尤其是要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发展战略。
第二,从分布区域上看,我国农民工短缺是一个地区性的用工问题。它只是在局部地区或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现出短期性的劳动力供求失衡,是在既定工资水平条件下的初级劳动力的供给减少,是局部的、暂时性的、结构性的,甚至是行业性的供求失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的GDP增长为9.5%,GDP名义增长可达到14%以上,而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在2004年同比增长3.8%,即民工的供给增长平稳,既定工资水平条件下初级劳动力的供给减少,是局部的、暂时性的、结构性的供求失衡。
第三,从市场供求态势上看,这种短缺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自行运作的结果,是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一种反映。从短期看(5~10年),我国劳动力总的供给是充分的,如果采取得力的措施,民工短缺现象应不会持久;但从长期看(30~50年),我国劳动力从质上或量上确实不会如以前一样“取之不尽”,如果不采取配套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的话,我国甚至会再度出现更严重的民工短缺,届时,我国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将可能变为劳动力劣势。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