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物理教学 >这样教学背离了开卷考试初衷一般

这样教学背离了开卷考试初衷一般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5620 浏览:184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的中考中,思想品德学科都改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试图以考试形式的变革来推动教学改革,走出“教条条、记条条、背条条”的大而空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摆脱干瘪、枯燥、面目可憎的尴尬境地,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灵,让课堂活跃起来,让课堂富有情趣,让学生由衷地喜欢。但几年下来,实际情况怎样呢?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了这样几种课堂。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第一种,上课只注重考点知识的学习,非考点知识一笔带过,象征性地让学生课后自己看看,甚至提都不提。这里的考点知识是指《中考指要》之类的材料所规定的内容。不少地方为了降低开卷考试的难度,不让思品科目拖学生后腿,引发学生、家长的反感;再加上卷面成绩大多50分以下,就尽可能缩小考试的范围。七、八、九三个年级,尤其是七、八年级有不少教材的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于是我们发现这些内容就被一些老师弃之如敝履,就被有意无意地删减掉了。(在新授课阶段能这么处理教材吗?)最后,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成体系,没有系统性可言,真正是一鳞半爪。
第二种,上课就是两段式。一段叫学生在书上划考点,对考点知识既不做细致地讲解,也没有师生的互动,更不见观点的碰撞,纯粹灌输。第二段就是大量的习题训练,狂轰滥炸。美其名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真刀地干,提升能力。前一段大约耗时15分钟左右,后一段30分钟左右。
第三种,以老师的猜题、押宝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一道道题、一个个答案,别问为什么,往书上抄就得。考试时能碰到原题更好,碰不到原题就依葫芦画瓢,往原题上靠、套。
上述三种课堂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是交错在一起的。之所以分开,是它们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它们把学生培养成了划线工、抄写工、粘贴工、画瓢工。翻开一些学生的书本,真是色彩斑斓,各种颜色线、记号令人眼花缭乱。书上的空白处都被各种题目占领。书上实在没空地的,就把一张纸写得满满的纸条粘在某处。学生上课,太多的时间都用在了划线、抄写、粘贴上了,学生还能有多少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喜欢吗?
答案是否定的,但这三种课堂在各地屡见不鲜,因为它们应付开卷考试还是行之有效的。没有严谨的教学过程,只有投机取巧。没有鲜活的教学艺术,只有刻板的灌输。这个课堂和闭卷考试的课堂有没有质的区别?没有!看上去没有了死记硬背,但学生不问好歹照抄照搬,考试其实成了老师之间的押题大赛,学生充其量只是个搬运工。这是以一种僵化取代了另一种僵化,是僵化的变种,是换汤不换药。
不能否认开卷考试良好的初衷,但这个初衷带有太多的一厢情愿的成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改变考试形式引发的最多的是如何把考试对付过去的思考,而不是如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研究。改变考试方式充其量治标不治本。上述几种思品课堂的老师的教法其实是有许多无奈的成分的,没有成绩,一切都没有说服力。但我们的思品课老师更要思量的是,我们的上述做法只会越来越降低思品学科的成色、含金量,亵渎思品学科的尊严,越来越让人觉得思品学科的无足轻重,泯灭思品学科的存在价值。
鉴于此,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现行状况下,能进一步完善开卷考试制度,加强开卷试题命制的科学性、开放性、时代性。与此同时,我们的思品课老师也要目光长远,少一点急功近利,切不可饮鸩止渴。要真正为学生着想,为学科的发展考虑,实实在在地进行教学改革,迎来我们思品学科,也是我们每个思品课老师事业的春天。(责任编辑刘永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