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现当代文学 >关于延宕爱情“延宕”里人性光彩查抄袭率

关于延宕爱情“延宕”里人性光彩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6218 浏览:1926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西厢记》塑造了一个绝色佳人崔莺莺。容貌倾城、聪慧纯洁,莺莺似乎已经脱离了人而成为美的某种符号。然而若莺莺真只是个“至尊”、“至有情”、“至灵慧”、“至矜尚”的“神女”,她至多能在巫山神女、洛水宓妃等数不清的完子中占得一席之地,而不会如此独特。在与张生的爱情之中,莺莺一直被视为“白璧微瑕”的“延宕”行为——见简帖变色、花园怒斥张生等,绝不是做作的掩饰,其中的蕴含的复杂人性光彩极富探讨价值。
关键词:崔莺莺;延宕;人性
1005-5312(2013)12-0003-01
延拓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tus”。“Pro”指向将来、向前,“Crastinus”指明天的,延宕便是将事情放到明天做,即拖延。延拓本是一种个性行为,哈姆雷特的复仇拖延所显露的丰富人性内涵使“延宕”一词成为学界经久不衰的话题,而在中国元代,一部同样辉煌灿烂的戏剧《西厢记》早莎翁三百多年前就触及到了“延宕问题”,其主角崔莺莺在一场爱情延宕中展露出她深藏的人性光彩,让人物形象真实饱满而富有文学魅力,也使人物更具普遍性和深刻性,本文即以崔莺莺之爱情延宕为突破口,力图较全面深入的展现人物个性的丰富内涵。

一、潜意识中儒家礼教思想的本能排斥

《西厢记》的故事原型发生于唐朝,王实甫的剧本写成于元代,故事的发生和文人的再创作都处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封建王朝。而故事里崔莺莺是相国千金,自小接受传统思想教育,作者借崔母之口一登场就塑造出一个“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的符合传统眼光的大家闺秀。而在十几年的潜移默化中,儒家男女关系须大防的观念也部分会深入到她的潜意识里。
这点可从侍女红娘对张生初次见面时“自报家门”的反应看出。“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红娘不检测思索的引经据典、几近本能的排斥,一个未接受过多少教育的侍女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饱读“圣贤”之书的莺莺。对于礼教的认同早已镌刻进知书达礼的莺莺心中,这也是古代受过教育的贵族女子或多或少拥有的心理共性。而当花样年华的莺莺面对春色烂漫慨叹青春易逝时,风流英俊的张生唤醒了莺莺爱情的种子。对爱情的渴望往往强烈而不可遏止,更何况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这时的莺莺意识与潜意识、本我与朝我激烈的相互抗衡,造成了莺莺看似矛盾的延拓。
在情意绵绵的“琴心”之后,红娘将简帖放于莺莺的梳妆盒上,午睡后的莺莺拈起简帖,看完即变了脸色,怒道,“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这时的莺莺刚睡醒,潜意识较清醒时更为显现,于是儒家礼教中男女交往守之以礼、甚至关于“相国小姐”身份的划分一起涌入莺莺脑中,导致莺莺的“闹简”。而在花园焚香时,张生因其诗而跳墙而入时,莺莺先惊后怒,“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莺莺又是条件反射般的以礼教思想衡量,这才是莺莺的真实心理,一方面爱慕张生,另一方面潜意识里的礼教让她本能排斥这种私定终生的行为。莺莺行为上的延迟和拖沓正是礼教与爱情、本我和朝我之间的徘徊挣扎,是古代受过儒家熏陶的女子面对爱情和矛盾时的普遍心理。

二、怕在爱情中迷失的自我性格坚守

爱情是最真挚的感情,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可是爱情却也会让人迷失,变得不像自己,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写道“爱情不过是一种疯”,陷入爱情的人往往变得敏感、忧郁和神经质,爱情的得到会让人得意忘形,爱情的失去又让人消极颓废。十九岁的莺莺一直以端庄优雅的姿态生活着,而张生的出现在她的世界里掀起,当她意识到爱情这种“可怕”的力量后,较独立又有主见的她对自我原有性格的坚守导致她下意识抵抗爱情的到来。
要理解这一点必须首先充分重视莺莺身边的侍女红娘。在《西厢记》里,作者给以红娘极多的描写和偏爱,不仅是因为红娘是崔张爱情里的牵线者,更是因为红娘与莺莺之间的微妙联系。金圣叹说过,“《西厢记》不止为写双文,止为写谁”?王实甫之所以用大量的笔墨勾画红娘,实际上还是为了写莺莺——红娘是另一个莺莺。红娘反映了恬静内敛的莺莺性格中活泼叛逆的另一方面。红娘的大胆、热情和勇敢其实也是莺莺自己对爱情的争取;而“闹简”一折中,莺莺对于红娘的严厉斥责,其实也是她对另一个自我的否定。
当红娘得到张生的简帖以为好事将成时,行为举止便发生了变化(从下文 “不图你甚白壁黄金,则要你满头花,拖地锦”中看出红娘也爱慕张生,崔张成亲自己能得到间接的恋爱满足)。“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这一弹一揭一看,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为极不敬的。而此时莺莺醒来,意识到红娘变化原因,半晌方抬身,故作几回搔耳,并作一声长叹——她意识到了爱情的改变力量,并且不认同这种“轻佻放荡”的行为。这些动作已表现出了莺莺的不满,而她将简帖看后更觉心烦——她意识到若是她答应了张生后可能变成另一个红娘。大家闺秀的莺莺能接受另一个活泼、纯真的自己,却不能容忍自己变成不知礼数的女子。她先是怒叫“红娘”,之后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是“小,这东西那里将来的?”,“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下截来”,话里明显有对红娘本人的怒气,而这怒气便是针对红娘的举止,更是对自己将来可能发生的改变的烦闷。莺莺不愿为爱神魂颠倒、丢失自我,更愿坚守自我性格,继续做一个举止娴雅的“相国小姐”,因此她延宕不定。

三、对爱情能否改变自身命运的存疑

崔莺莺一上场,就表现出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她的愁、她的怨大多来自对自己许配给表哥郑恒的不满,而幸好她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张生。她爱慕张生,更想通过爱情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冰雪聪明的莺莺也意识到,一时的迷恋并不能代表一生,张生随时可以抽身离开,若是自己错付他人,那便要为此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
熟读诗书的莺莺自然知道《卫风·氓》里早有“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哀叹,唐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里更有“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在当时女性依附男性而活的社会中,一失足确实可能带来千古恨的结局。莺莺的爱情是一生的豪赌,她能够很快爱上张生,却不能轻易答应一个男子私会的要求。张生的才情和痴情确实令她动心,可她始终对这份爱情存有疑虑。
莺莺不能不在爱情中延宕,张生只需付出一份真情,而自己却要付出一生。在“长亭送别”中,莺莺对爱情的顾虑展露无遗,彼时她已和张生心心相印,却还是在离别时忧虑重重,离别之恨固然有,更多的则是被遗弃的担忧。莺莺不惜多重叮嘱,“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即使是在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较高的唐朝,她们也只能将自己的一生系于他人身上,这是悲哀而无奈的,因此在选择自己的意中人时,她们必须小心谨慎、犹豫而至延宕。莺莺的延宕是符合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心理的,她的延宕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同时也借延宕来对张生的爱情进行考验。她迟迟不肯迈开最后一步是对爱情的牢固性,对自身命运能否改变的怀疑。而直到张生重病卧床时,莺莺才较为肯定张生对自己情意,另一方面也是对张生的怜惜,终于使她下定决心,摆脱对爱情犹豫不决的心理,抱着“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心理勇敢的与张生私定终生。
比起一些“为了爱情而爱情”,“为了抗争而抗争”而走向极端的女性形象,莺莺所显现的是中国式的智慧——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在看似平静而缓慢的延宕下戏剧的矛盾由此更加激烈。这段不短的延宕不仅使戏剧更加波澜起伏、韵味横生,而且呈现给读者一个更加丰满真切的莺莺。随着时代的演进,想必莺莺的延宕还有更丰厚的意义等待挖掘。
参考文献:
王实甫.西厢记.山东:齐鲁书社,2004.
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周锡山编校.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3](唐)韦庄.温庭筠词集·韦庄词集.(唐) 温庭筠、(唐)韦庄著,13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