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西方经济学 >探究生态经济视角下环境保护

探究生态经济视角下环境保护

收藏本文 2024-01-12 点赞:23147 浏览:1058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先用数据为证描述了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的目前状况,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在农村发展生态经济,首先要发展生态农业,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技术、管理等制约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环境;保护
随着农药、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长,农村的环境变的日趋恶化,以前的“鱼虾满塘、乌龟横行”变成现在的“鱼虾死绝、乌龟灭迹”。同时,大量的农药、化肥残存在农产品里,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鉴于这种状况,有必要转变以前的经济形式,发展新型的经济—生态农业经济。

一、农村污染目前状况

化肥和农药及地膜等的大量使用,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也牺牲了良好的环境。

(一)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环境

造成我国化肥污染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过多的使用化肥,另一方面化肥的利用率低。

1.每亩化肥使用量多

我国化肥施用量从1978年的88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4766万吨,大约增长了4.4倍,每公顷的化肥施用量达367千克[1]。到2011年,根据笔者调查,农村每亩水田使用的化肥约为130斤(其中磷肥为80斤,氮肥为50斤),每亩旱地使用的化肥约为60斤,目前,我国共有水田31667.9千公顷,旱地67144.7千公顷[2],平均算起来化肥使用量达到630千克/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生态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保护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千克/公顷的安全上限。

2.化肥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化肥的当季利用率,氮为30%-50%,磷为10%-20%,钾为35-70%,氮素的利用率低于美国和日本,美国和日本最高达60%-70%[3],而地域差异和养分不均又进一步降低了肥效。传统的农作方式不但导致肥料资源浪费,同时导致严重的流失污染理由,例如灌溉前将化肥撒入农田,化肥可以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试验表明漫灌方式下春季灌水后和初冬灌冬水时大量随田间渗漏水排出,排出的N和P的量占施肥量的33%和58%以上。年枯水期山丹河上游二坝水库和黑河上游莺落峡氨氮监测值分别为0.401毫克/升和0.385毫克/升,而山丹河下游与黑河下游监测值分别为3.701毫克/升和

1.207毫克/升[4]。

(二)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严重

现代农业使用农药的量很大,品种复杂,而且地域分布范围广。经济越发达,使用农药越多。目前,世界农药的年总产量已超过200万吨,品种达1000种以上,每年农药使用量已超过180万吨。1983年农药的使用量是862万吨,到2005年就增加到146万吨[5],从1950年到20世纪末,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10倍[6]。农药大多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作物上,只有其中10%~20%附着在植物体上,80%~90%散落在土壤和水里,漂浮在大气中。部分地区农药低效率或不合理的使用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而且通过多种途径危害人体健康。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7]。农药的大量使用还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三)农膜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

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塑料大棚及地膜覆盖面积已超过1333万公顷,而且绝大部分为不可降解塑料[8],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公顷,在发达地区更多[9]。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得不到及时回收,天长日久,农膜、碎片不断积累于土壤,土壤的结构和可耕性遭到破坏,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妨碍作物根系生长,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元素的正常分布运转也被破坏,作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

二、生态经济、生态农业及发展中存在的理由

基于上述农村环境的污染目前状况,必须转变农业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农村环境,也为农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生态经济与生态农业

生态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恢复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培育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诱导整体、和谐、开放、文明的生态文化,孵化高效、低耗的生态产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
在农业方面,发展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实现的。
生态农业产业就是在建设与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提高生态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怎么写作和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是在农业产业基础上,通过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把“农民基地一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龙头企业一大市场”三者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生态实体,建立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生态农业产业把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协调起来,把发挥当地生态区位优势及产品的比较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有机的联系起来,把生态农业的优质、安全和无害农产品有序地推向消费市场,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是一种高效益、高质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和新型农业产业理念,生态农业产业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与必定途径。

(二)现阶段发展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受到理论、技术、管理体制、人员等因素的制约。

1.环境制约因素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农业经营的核心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现阶段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达到总量供给平衡,但农业的主要成就是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取得的,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减少、温室效应、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农业污染等理由越来越严重,这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生态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保护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