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消费心理学 >辅导员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23692 浏览:1068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知识密集、竞争激励的信息时代,这种环境影响了学生的智能素质、人格成长和心理健康。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心理导师,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其本职工作,因此,必须深入调查、了解情况、积极疏导,保持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高校

一、大学生心理理由产生的理由

现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知识密集、竞争激励的信息时代。他们所面对的社会活力与压力、机遇与风险并存,让他们既有很多选择也有很多迷茫。这种环境,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智能素质、人格成长和心理健康。
 辅导员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 心理学家认为,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转变,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期。他们在这一阶段,虽然生理上快速成熟,但很难快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如果调试不当,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不适,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或严重的心理疾病。
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不少人生活在被宠溺的环境里。家庭教育的不足导致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差、感情脆弱、适应速度慢,很容易出现心理理由。
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第一位的社会发展模式的负面效应,导致了90后大学生急功近利、好强而脆弱的性格,一旦失败将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在对大学生心理理由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认为诱发心理理由的理由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习压力大、不懂恋爱或失恋后的消极心理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二、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思

1.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策略

(1)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茫然、失望、空虚是心理理由的导火索,只要正确引导,积极沟通,解决这类心理理由还是很容易的。比如定期召开年级例会、班会、除了总结、部署工作外,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从人生观、价值观角度,为学生分析人生,将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导到学习的轨道上来。
(2)常规心理疏导和专业心理指导相结合。学生中出现的大部分的心理理由是轻微的,有的是与同学有点小摩擦,感情不顺利等一时思想上想不通,也有的仅仅是需要倾诉一下,对于这类理由,我们要耐心指导、以情感之,帮助其走出阴影。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理由,尤其是患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学生,则交给专业的心理辅导中心指导。
(3)学校教育和家庭劝导相结合。学校教育合理,家庭教育合情,学校和家庭主动沟通,加强交流,根据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劝导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建立乐观、健康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

2.辅导员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

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都是非心理专业的,为了既做好德育工作又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加强专业学习,积极参加心理教育培训、实践,切实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大部分高校积极推行高校辅导员三证培训,部分高校通过构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划分成知识能力模块、策略能力模块和实践能力模块,分层次培养。在对现有辅导员加强能力培养的同时,在招聘中,有意识地增加心理专业辅导员的数量,提高整体心理教育水平。

3.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咨询等教材和书籍已经出现了多种版本,但在课程建设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是讲座、心理咨询和选修课,还没有真正地纳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去。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还很不建全面,所学知识不能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理由。

4.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指校园文化心理、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关系等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形成影响的校内环境。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挖掘潜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适宜的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潜在的,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形成优良的自我发展的空间,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无裨益。

5.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改善辅导员心理健康

辅导员是与学生交流最多的高校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多,负责着学生干部的培养、奖助学金评选等很多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
但是当前情况下,辅导员面对的理由多,工作难度大,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创造一个和谐、宽松、乐观的工作环境和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交流中发展,有利于改善学生心理状况,使其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即便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也未必明显。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重于治疗,学生心理理由的早期发现与解决极为重要,做到这一点单靠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徐晓宁.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难点及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