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新经济学 >试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小结

试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6483 浏览:199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1999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得全国毕业生人数从当年的85万人迅速攀升到2011年的660万人。而我国高校大中专毕业生每年平均就业率只80%左右。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取决于他们的就业能力。另外,以自主创业为主的灵活就业方式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即将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差的主要表现

(一)缺乏就业意识,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缺乏客观评价

在大学四年里,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不积极主动、懒散、随大流,在专业技能提高方面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至于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不清楚自己想到什么样的单位去工作,也不清楚自己适合哪些岗位,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缺乏客观评价。

(二)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获取和处理信息被动

不少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不能想方设法通过网络、人才市场和学校大型招聘会等形式主动获取信息,而是被动等辅导员和学校就业部门提供招聘信息,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口。

(三)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能降低心态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过高,还在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或者是认为“大学生不愁找到好工作”,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广大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毕业生对市场上颇为热门的金融、房地产、通讯、电力等企业感兴趣,而制造业、怎么写作业等企业和基础性岗位很少有人愿意去。

(四)遇到问题和障碍自卑退缩,不努力解决和争取

面对用人单位有些要求超过自身的基本条件,或学历、英语、计算机等级等未完全达到招聘要求,或招聘人数较少,或有性别限制等情况,不少学生首先望而却步,缺乏自信,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特别是成绩、能力稍差的学生,因为学历、成绩、能力、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而没有勇气,悲观失望,根本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就业观念和教育的影响

自1997年高校招生实行并轨后,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旋律。但是,大学生仍挣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找一个现有的稳定的工作岗位,仍是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很少有“自我就业”
或“自主创业”的。据《全球创业观察》(GEM)2002年对我国创业活动评估显示,目前我国正处于创业活跃期,平均每百人中有12.3人在创业,而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自主创业的不到毕业生总数的l%。即使有个别创业的,也往往因创业能力不足和缺乏管理知识而以失败告终。这不能不说与传统教育观念有关。

(二)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文化底蕴丰厚。但是由于受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难免使我国文化带点灰色,具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存在着安于现状、墨守成规、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害怕竞争、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和面向过去、迁就现实、顺从继承的行为方式。这些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一种强大的传统习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精英意识的形成和创业行为的产生。

(三)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的弊端

我国考试制度由来已久,曾在我国历史上选拔人才时发挥重要作用但也阻碍一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目前,考试仍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客观、公正、公平选拔人才的依据。但是,对大学的考试稍作分析就能发现,由于大学没有升学压力,大学考试内容更凸显单纯的书本知识,其指向是知识的重现,而不是知识的运用,要求识记的内容太多,考察学生各种能力的应用较少。

(四)教师人格特征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分为“自然影响力”和“权威影响力”。权威影响力是借助于教师的身份地位而形成的,常常对学生产生一种威压感,让人“敬畏”;“自然影响力”是指教师的人格力量,具有强烈的感化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持久的,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效仿。

(五)社会舆论的影响

据我校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个课题组对疆内外几所大学2010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对“您在确定理想中的职业时,受外界哪方面的影响最大”,回答“社会舆论”、“家庭”、“学校”和“地区”的比例依次为40.1%、26.9%、18.5%、14.5%。可见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求职择业有巨大影响。在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后,绝大多数家庭不得不将上大学作为一项昂贵的投资来看待。于是人们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毕业后能过上优裕舒适的生活。

(六)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环节薄弱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通病,表现为:一是课程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二是学校缺少实习基地;三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少,学校和社会之间似乎有一堵无形的“墙”,隔开了学校与社会。学生以书本为经典,死记公式、硬背定义、模式化训练,装进“经典”知识,但却不会转化和应用。

三、大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引导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和职业意识,积极参加实践,提高专业技能

做好“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从大一开始准备,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就业,这是目前就业形势的客观要求。从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开始就要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认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发展方向及各方向所要求的能力、技能与素质,社会需求状况、将来的就业前景、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以及各种职业的意义、竞争程度和就业条件。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与时怎么发表展相适应的就业观,激发就业自主性

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毕业生就业并非一锤定音,一步到位,要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大学生要转变一次性就业观念,树立多次选择的思想;面对就业难的现状,大学毕业生要保持心态稳定,面对现实,降低期望,积极适应,从实际出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定位,先就业,后发展。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