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畜牧兽医 >试析肾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价值

试析肾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价值

收藏本文 2024-01-01 点赞:19878 浏览:851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S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确诊为小肾癌的患者1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8.4)岁。分析患者术前肾脏SCT资料,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瘤体密度、各期CT值、强化程度和模式。 结果 平扫期,嫌色细胞癌瘤体密度均匀,状癌和透明细胞癌瘤体密度不均匀。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呈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状和嫌色细胞癌皮髓期呈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状癌平扫期CT值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P < 0.05),嫌色细胞癌和状癌排泄期、实质期和皮髓期CT值均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P < 0.05),透明细胞癌和状癌均匀强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嫌色细胞癌(P < 0.05)。 结论 SCT多期扫描是诊断小肾癌较理想的选择之

一、其不同病理亚型具有特征性SCT表现。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肾肿瘤;癌;诊断
[]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c)—0091—02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指起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将直径≤3 cm的肾癌称为小肾癌,占肾癌发病率的8.7%~25.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小肾癌病灶小,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局限在包膜内时恶性度较低,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如何早期有效诊断或鉴别诊断小肾癌尤为重要。近年来,多层螺旋CT(SCT)技术日趋成熟,已被广泛应用到肾癌的诊断中,为小肾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其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仍有争议[3],且不同类型小肾癌的多层SCT的表现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分析124例小肾癌患者术前多层SCT的资料,探讨S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4月本院诊治小肾癌患者124例,男84例,女40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8.4)岁。直径为1.0~3.0 cm,平均(2.1±0.4) cm。左肾74例,右肾50例。主要临床表现:腰痛、腰腹坠胀不适11例,无痛性肉眼血尿8 例,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105例。所有患者经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癌,病理分型显示:透明细胞癌76例、状癌31例和嫌色细胞癌17例。

1.2 方法

1.2.1 多层SCT检查方法患者禁食8 h,检查前0.5 h口服体积分数为2%的泛影葡胺。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SCT扫描仪作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为肝上缘至髂前上棘,先行双肾区平扫,后行三期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增强对比剂碘海醇(I含量为300 g/L),注射流率为每秒3.0 mL,剂量为80~100 mL,注射后25~30、60~70、150~160 s分别行皮髓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增强扫描,部分患者增加5 min延迟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200 mAs,距阵512×51

2、层厚5 mm、螺距1.5、显示视野20 cm。

1.2.2 影像资料分析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对124例患者的SCT图像进行评估,当意见不一致时请上级医师评估。记录瘤体大小,平扫期瘤体密度和CT值,增强各期CT值、强化程度和方式(主要分为周边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均匀强化),以及瘤体内部坏死、钙化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小肾癌相关参数差异,分析不同病理亚型小肾癌SCT表现。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数值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理类型小肾癌SCT表现

小肾癌SCT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突出肾轮廓之外、位于肾实质内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的圆形或椭圆形小结节影,部分可见肾盂肾盏受压变形,仅少数患者可见钙化灶,未见坏死和囊变情况发生。透明细胞癌平扫瘤体密度不均匀,皮髓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较高,实质期快速下降,排泄期继续下降,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嫌色细胞癌平扫瘤体密度均匀,皮髓期呈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型。状癌平扫瘤体密度不均匀,皮髓期呈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型。

2.2 不同类型小肾癌SCT相关参数比较

不同病理类型小肾癌相关参数比较见表1。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平扫期CT值显著低于状癌(P < 0.05),而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之间平扫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状癌和嫌色细胞癌排泄期、实质期和皮髓期CT值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P < 0.05),而状癌和嫌色细胞癌增强各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透明

自考论文www.udooo.com

细胞癌和状癌均匀强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嫌色细胞癌(P < 0.05),透明细胞癌和状癌之间均匀强化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肾癌占原发性肾脏恶性肿瘤的80%~85%,病死率约为50%。小肾癌一般局限于肾包膜内,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容易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基于对肾癌组织形态学、遗传学、免疫表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WHO于2004年对肾癌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其中嫌色细胞癌、状癌和透明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0%[4]。随着SCT的应用,小肾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率大大提高,但不同病理亚型的小肾癌的SCT的表现及SCT诊断价值仍不十分明确。
朱东兴等[5]报道称,小肾癌S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低密度,部分病灶突出于肾脏轮廓之外,钙化、坏死或囊变情况非常少见;多数病灶皮质期明显强化或相当于正常强化肾实质,实质期所有肿瘤强化明显减退。罗辉等[6]研究显示,小肾癌SCT平扫表现为局限性突出于肾轮廓外的等密度小结节影,仅少数病例出现钙化灶,嫌色细胞癌、状癌和透明细胞癌的平扫期CT值无明显差异,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和实质期的CT值显著高于状癌和嫌色细胞癌。吴清武[7]研究发现透明细胞癌增强期CT值明显高于嫌色细胞癌和状癌,均匀强化方式多发生于细胞癌,周边强化和(或)不均匀强化方式主要出现于嫌色细胞癌和透明细胞癌。冯婕等[8]研究发现不同亚型小肾癌SCT 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不同,不均匀强化主要发生于透明细胞癌,较均匀轻中度强化主要发生于状细胞癌,均匀强化主要发生于嫌色细胞癌。

源于:查抄袭率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