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项目质量管理 >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

基于复杂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法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17209 浏览:731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从地形的分析入手,结合地质灾害的用地评价,以东至县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通过影响山地城市的各个要素的分析,阐述了如何综合考虑现状中的限制条件,合理构建规划区的各个系统,得出复杂地形山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辩证地应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对山地城市形态的重点要素进行重点控制,而对非重点要素采取引导性设计。
【关键词】山地城市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1 可操作的山地城市设计方法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山地城市因其多变的地形, 不仅带来水文、地质、气候的复杂化, 而且影响到市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变化, 使得山地城市这一系统更具复杂性和多变性。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山地城市中使城市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为解决在设计与建设中的可操作性这一问题,我们在山地城市设计与建设中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首先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辩证地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重点论和两点论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是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内容。
第二,由山地城市形态入手。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的显现,也是城市内在特征深层文脉的显性形态,而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干预过程及对城市内在特征的发掘和发展。以山地城市形态为切入点,辩证地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我们就可以得出一种可操作的山地城市设计方法——对山地城市形态的重点要素进行重点控制,而对非重点要素采取引导性设计,我们称之为“重点受控”与“局部放任”。

1.1 重点受控体系

传统的山地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分析是客体性的,这种客体性的把握忽视了人的思维,人与山地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认知与被认知的关系,山地城市形态是由客观物质构成的,但它又是人的眼睛所观察的,人的内心所理解的。借鉴凯文• 林奇关于城市认知要素的结论应用于山地城市,我们确定山地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为地形、道路、边沿、区域肌理、结点和标志。

1.1 地形

从山地所处的位置来看,地形有山顶、山躯和山麓之分。从山地及其与周围的景物的组合关系来看, 地形又可分为开旷型、半开敞型及封围型。开旷型地段指至少在中景范围内均属开阔地带,山顶是典型的开旷型地段,既作为观景点, 同时又是深景的终点所在。半开敞型地段至少有一面朝向开阔地,或依壁于山体, 或作为山系的支脉延伸,它在侧向轮廓上有较高的景观要求。封围型地段则是四周有山体环绕。

1.2 道路

在山地城市中,道路体现了城市建设同地形相结合的特征,道路的走向、布局、尺度无不是适应地形与客观环境的结果,道路在山地城市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其他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这为我们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的山地城市中的城市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以道路作为设计的一种空间基准, 来控制未来山地城市形态的发展。

1.3 边沿

边沿是两个面的界限,山地城市的天际线是比较明显的边沿(如图2)。在山地城市中, 即使身处城市内部也能观察到起伏不定的边沿空间,起伏的地形使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来观察城市天际线,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与地形的结合, 更好地理解建筑空间的组合关系,同时也对山地城市天际线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4 结点

结点是人们可以进入的具有重要地理位置的焦点,一般可以认为是一定区域的核心。以我们所探讨的山地城市形态来决定研究的尺度, 结点在这里主要涉及城市广场,以及道路交叉口、交通枢纽等。山地城市广场与平原城市广场的不同之处在于,山地城市的广场可利用地形起伏,创造出不同标高的平面, 在同一广场内,不但要形成空间的围合, 而且要形成让视线溢出达到广场外部的开敞性。

1.5 标志

山地城市中,标志对形态表达的重要性远胜于平原。地形的起伏使标志可以突出表现城市的个性特征, 赋予其可识别性。标志在山地城市中的定位功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标志不应是一孤立的物体, 孤立的标志的参考基准作用是较弱的, 但若把两个以上的标志“聚集”起来,就会因相互衬托而各自加强了,因此需要制订一个区域性的高度控制规划,保证一定区域范围内标志间视线的连续性。

1.2 局部放任体系

局部放任的实质是非重点受控地段的引导性设计和居民参与设计。在重点受控体系之外,相对应就形

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成了局部放任体系。对自然生长部分可以用控制体量、控制高度、控制建筑风格的方式, 以及其他必要的管理手段加以引导制约。与引导性设计相比较, 另一个层次是公众参与设计。设计者要深入了解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他们要解决的问题。

1.3 “重点受控”与“局部放任”的辩证统一

“重点受控”与“局部放任”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通过多年的建设实践,人们发现这种整体的形态规划缺少有“根基”的居民生活环境的内聚力,是把一种陌生的形体环境强加到有生命的社会之上,追求理想模式的城市规划设计丧失了生活中自然朴实的生气,而在这方面,历史上那些“自由城市”反而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尊重人的精神要求,追求丰富多彩和生活气息, 成为本世纪中叶以来的城市设计主题。因此,可以这样说,近现代的历史变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的历史性形势, 决定了城市设计的控制主题,而日益偏离人的情感世界的高技术化的世界新形势, 又决定了城市设计中历史和人性再现的放任主题。我们提出的“重点受控”与“ 局部放任”的目的就是解决城市设计中控制和放任之间如何适度结合的间题。
2实践应用
东至县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设计的例子。东至县总体规划中布局结构共分为三个部分,站前区、滨湖区和尧城区。站前区作为东至县的三个区之一,又是整个县城的门户,我们正在努力寻找建立新的城镇形象。在站前区控规的城市设计主题以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塑造整个站前区的形象,在开发中保护和发展东至县山地城镇的特征。在东至县站前区控规的城市设计中,我们引入“重点受控”和“局部放任”的设计方法(如图3)。

2.1 重点受控体系

东至县站前区控规城市设计的重点受控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土地使用控制体系,包括土地使用性质、用地面积、建筑红线、绿地率及停车位等,这部分内容一般可作指标量化或条文式表达,明确易懂另一部分是山地城市的形态设计控制体系,通过重点控制城市设计要素即地形、道路、边沿、结点、标志等建构城市的秩序和整体。
2.

1.1 地形——创造力的源泉

在东至县站前区东部是天台山森林公园,是整个站前区的至高点,从地形与景物的组合关系来看,山顶是开旷型地段,山腰属半开敞型地段。平顶山山顶既是眺望整个站前区和泉水湖的最佳地点,同时又是城区各部份景致的终点。站前区的北部是历山风景区,是整个站前区的又一至高点,所以,在站前区的城市设计中,我们要把握好整个地形的地块控制指标(如图4)。
2.

1.2 道路——设计的基准

站前区山地连绵起伏,我们从空间形态上应合理利用站前的平原地区,尊重当地现行路网,合理改造并组织优化路网。在地形相对平缓的地方时,用坡道迂迥组织交通, 坡道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斜交布置。站前区路网较复杂,206国道、安景高速和铜九铁路贯穿于整个站前区,区内河道分布复杂,雨水充足季节,河道内可通行水运交通,沿河道规划的道路应把握好道路与护坡的防护措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