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学前教育 >新课改背景之下历史教学查抄袭率怎么

新课改背景之下历史教学查抄袭率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34269 浏览:1582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实施新课程以来,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和一学期以来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背景之下的历史教学有了以下几点感受:

一、导入激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二、授课激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历史教学 导入激趣 授课激趣
新课改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新课程以来,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和一学期以来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背景之下的历史教学有了以下几点感受。

1.导入激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

导入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导入语中产生疑问和兴趣,形成一种渴求有关知识的心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述《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天仙配》里有这么一句词说‘你耕田来我织布’,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男耕女织’的生活画面,这种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经济形式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三种手工业形式之一——家庭手工业,那么这种家庭手工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式及特点。”例二,在讲解《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时,我以民族工业中的极具代表性的荣氏企业为实例替换了空洞的民族工业,采用了如下的导入语:“2005年福布斯名人榜的中国首富是身价16.44亿美元香港荣氏集团的总裁荣智健,荣智健家世显赫,他的爷爷是民族企业的代表人物,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的荣德生、荣宗敬,父亲是在1993年担任过我国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那么荣氏是怎样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荣氏企业又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并最终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商业神话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的——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这样一说,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吸引他们积极得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授课激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堂好的历史课,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2.1 以疑诱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如学生课堂表演、讨论、师生互问、学生中互相答疑等。不同的内容,可以选取不同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如在必修1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理解秦朝建立的意义,我组织了一堂讨论课,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要求他们就秦始皇的功过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学生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都能够详细地列举出秦始皇的过错,却对课本上明确提出的由秦始皇创设的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视而不见,对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也缺乏必要的认识,这时候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句话说‘汉承秦制’,意思是汉代的政治制度多沿用秦朝的,那么如果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为什么会被汉朝乃至历朝沿用呢?”学生就会从课本入手,找到相关内容,对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也有更全面的了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解。提出疑问,指引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充分的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得出的结论,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

3.2 以知激趣,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资料。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很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如在给讲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让士兵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象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人物,加深学生对左宗堂的理解,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由于高一学生学习历史,正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时候,如果能够有效得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会在课堂教学上取得出乎意料的成果;再加上高中时代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候,而历史学科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使命,因此,恰当而有针对性的补充相关的历史史料是非常必要的。额外引入课堂的知识丰富和充实了枯燥的历史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致,一举两得。

3.3 以境动情,运用形象生动的课堂语言。

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生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历史这一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再现历史场面,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感知历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如在讲“一?二八”事变中,提到十九路军英勇抗日时:“日寇五千人向上海北郊中国军队蕴藻浜阵地发起疯狂进攻。蔡廷锴将军挑选了一百名战士组成敢死队,他们中胸前背后都捆上炸弹,并用火油浇遍全身,然后分几路潜入敌阵,冲到敌人密集的地方,猛地扑倒在地,一声巨响,战士们粉身碎骨,鬼子也被炸得血肉横飞。差不多在同一时刻,敌军阵地上爆炸声四起,日军以为中国援军开到,纷纷溃退,十九路军战士们乘势追击十多里,杀得敌人血流成河,尸骨成山。上海军民团结抗战,打死打伤日军一万多人,使日军更换三个指挥官。但是,中国政府却拒绝援军,扣压军火,侵吞捐款,暗中资敌,十九路军弹尽援绝,被迫撤退……”通过这一情意真切的讲述,使学生对十九路军官兵产生了由衷敬意,同时在内心深处发出对爱国者的钦佩的真实情感,对卖国者的愤慨。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3.4 以竟激趣,仿照竞赛形式加强课堂落实。

人都有一种普遍的心理,就是希望把自己优异的一面展现出来。中学生处于年少时期,更是不例外。怎样利用这种心理,加强课堂效果落实呢?我效仿了竞赛形式,在上课时候强调重点的知识点,进行完新课之后,我会结合资料以及易考知识点,设置涵盖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以问答的形式提问学生,要么集体回答,若遇到开小差的同学,我会单个提问,回答正确了就大加表扬,也会请全班学生都为他鼓掌,回答错了,就请全班同学再重复一遍,接着再请他重复,这样既能适时的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又能教育学生,还有利于课堂效果的落实。比如,有一次我发现学生状态不佳,死气沉沉的,再加上那节课是复习课,学生更是缺乏兴致,于是我就想到了竞赛的方法,我把话锋一转,说“同学们,有一种说法说女同学的记忆力好于学,不知道大家认同不认同?”结果当然是女同学认同,学不服气,接下来我又说“既然大家不能达成共识,那么我们让事实来说话吧!我们这节课就来进行一场记忆力PK赛,把男女同学分为两组,看看到底谁更厉害一些?”然后我就布置了具体的知识点,空出时间让大家识记,男女同学们个个都很认真的记忆,结果那堂课上的比较成功,下来和学生聊天时专门问到那节课,同学们都说通过这种方法记住了不少的知识点。

3.5 以情动人,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每个班都有几个令老师头痛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说话、捣乱、搞小动作,作业不好好做、应付甚至胡乱抄袭等等,如果能够想办法改变他们的面貌,那么就等于扭转了一个班级的面貌。针对这些学生,我采用的方法是特别的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尽可能多的提供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优点的平台,让他们获得自信,勇于表现,并且要根据他们的表现用真诚的语言夸奖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体会老师的用心良苦,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除了关注之外,我还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目光照顾到所有学生,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观察,从细节出发,在合适的时机总结概括,以表扬鼓励为主,提出不足,效果良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