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学校管理 >阐述留守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理由

阐述留守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6091 浏览:200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而其子女大多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不足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不足。农村留守儿童不足的核心是家庭教育不足,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损则是引发农村留守儿童不足最直接的理由。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家庭教育长期缺乏,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生活、品行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出现了很多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由此,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足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已有的资料大多是对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进展落后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的探讨,如四川、安徽、广西等。而对于经济发达省份中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探讨几乎没有。由此,本论文将探讨视角定位于仪征市中后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希望通过对该地区近况的调查,能够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的不足,并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对策。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探讨作用、探讨近况、探讨思路及探讨策略等。第二部分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的论述探讨。第三部分是对仪征市中后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近况的调查,以外出务工的父母和监护人两方面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近况,浅析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朋监护和同辈监护四种不同监护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的不足,并深入浅析了目前的家庭教育环境对留守儿童成长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第四部分在借鉴两个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仪征市中后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的不足,以家庭、政府、学校和农村社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倡议。关键词:农村论文留守儿童论文家庭教育论文不足论文对策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6

    绪论6-14

    一、不足的提出6-7

    二、探讨的作用7

    三、探讨的近况7-13

    (一) 国外探讨7-8

    (二) 国内探讨8-12

    (三) 探讨述评12-13

    四、探讨的思路和策略13-14

    (一) 探讨思路13

    (二) 探讨策略13-14

    第一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讨的论述探讨14-23

    一、儿童的内涵与心理特点14-15

    (一) 儿童的内涵14

    (二) 儿童的心理特点14-15

    二、家庭教育含义及其积极作用15-19

    (一) 家庭教育的内涵15-17

    (二) 家庭教育的内容17

    (三) 家庭教育的策略17-18

    (四) 家庭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18-19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19-23

    (一) 农村家庭教育的特点19-20

    (二)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的必定性和长期性20-21

    (三)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的影响21-23

    第二章 仪征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近况和不足23-40

    一、调查对象和策略23-24

    (一) 调查对象23

    (二) 调查策略23-24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近况24-30

    (一) 外出务工父母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与浅析24-26

    (二) 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与浅析26-30

    三、不同监护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30-35

    (一) 单亲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管不建全”30-32

    (二) 隔代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无力管”32-33

    (三) 亲朋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好管”33-34

    (四) 同辈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能管”34-35

    四、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35-40

    (一) 目前的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消极影响35-38

    (二)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影响38-40

    第三章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40-49

    一、两个值得借鉴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的对策40-44

    (一) 写作技巧家长制40-42

    (二) 家长学校42-44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内容44-49

    (一) 家庭层面,履行和加强教育职能45-46

    (二) 政府层面,提供长效关爱机制保障46-47

    (三) 学校层面,加强针对性教育管理47-48

    (四) 农村社区层面,创设良好成长环境48-49

    结语49-5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