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德育 >关于宝玉论《红楼梦》“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之对举站

关于宝玉论《红楼梦》“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之对举站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6878 浏览:191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宝玉挨打”这一短短的章节中,作家曹雪芹为他心仪的两位女主角——宝钗和黛玉竭尽所能地加以对举,从两人的出场到两人的问话再到宝玉的回答,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无一点相似,相反相成,并峙,塑造了作家理想中的两种人物——尘世中的理想人物和精神上的理想人物。这两种人物塑造的成功对后世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宝钗黛玉对举

1006-5962(2012)10(a)-0192-01

宝钗和黛玉,《红楼梦》中的两位女主角,凝聚了作家曹雪芹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曹雪芹对她们两人偏爱有加,常常加以对举:一个是山中高士,一个是世外仙姝;一个是体若杨妃,一个是病若西施,一个是花中牡丹,无比富贵,一个是月下芙蓉,何其高洁……自两位主角先后登场后,对举就遍布于小说各处,哪怕选读的节选“宝玉挨打”后两人那几句简短的描写都不放过,不失时机地加以对举。“宝玉挨打”后两人之对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场之对举

“宝玉挨打”后,宝钗先来看望,人尚未到,先有丫鬟们传话;来到宝玉跟前,宝玉感激,袭人陪话;走后,“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这样的场面是何等地风光热闹,多么地客气多礼。在这谦虚礼让背后,折射出的是宝玉宝钗之间的关系,他们只是亲戚,亦或是朋友,最多是亦亲亦友,兼而有之,绝对不可能是情侣。即使宝钗在心里把宝玉当成未来的丈夫,但宝玉并没有把宝钗当作他的红颜知己。而黛玉出场呢,众丫鬟“退出”,袭人“去了”,连宝玉都“昏昏沉沉,恍恍惚惚”,这样的场面是何等地宁静祥和,又是多么地温馨怡人。在这安宁沉静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宝玉黛玉关系非同一般,此时此地不仅丫鬟们回避,连袭人都退出,只留下一个二人的世界,让他们两人大胆表白,互诉衷肠,缠绵悱恻,卿卿我我。

2语言之对举

“宝玉挨打”后,宝钗来看时,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宝钗的语言含蓄,点到为止,有两层意思,一、宝玉挨打罪有应得。因为宝钗深受封建思想的陶冶教化,觉得男人应该“委身于经济之道,留意于孔孟之间。” 可宝玉非常厌恶仕途,以致她的好心规劝,都遭到了宝玉不顾情面的数落,她正希望借这个机会能使宝玉向仕途发展。二、爱得小心翼翼。看到宝玉挨打的惨状,宝钗竟不能自已,不由自主地说出心疼的话来,自悔失言后,宝玉“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含着泪,只管弄衣带,那一种软怯娇羞、轻怜痛惜之情,竟难以言语形容”,宝玉用一双慧眼,从宝钗那一系列的动作、神态、心理中看出了她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爱情。因为皇室侍读入选落空,她只能将她的将来寄托在“金锁宝玉”的舆论上。

宝玉被打,使得宝钗如此,那么对宝玉一往情深的黛玉又如何呢?她哭得“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来怡红院探望宝玉,“心中提起万句言辞,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地道,‘你可都改了罢!’”黛玉的语言真挚,情深意浓,也有两层意思:一、反对宝玉走仕途之路。因为黛玉这句话粗听起来好像是规劝,细细品味,其实不是,是正话反说,她是怕宝玉再吃亏受苦,因此劝他适当地收敛一些,不要再惹贾政生气,而不是真地劝他彻底改正。二、爱得无所顾忌。看到心上人被打得如此之重,她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波澜,眼睛都哭肿了,想说又说不出,这两种表现将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她的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胜过一切言语,超过万句言辞,可见她爱宝玉是爱到骨子里了。

3宝玉回答之对举

对宝钗的殷勤问候,他一面道谢,一面说:“好些了。”紧接着两人又因袭人扯出薛蟠互作解释,从中可以看出,宝玉的言谈举止非常客气,合乎礼节——非常地尊重宝钗,这就说明他们两人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还有些生分,因为真正的知己和恋人,他们的举动不会为纷繁的礼节所拘泥。但当黛玉来看他时,他先说,“你又做什么来了?太阳才落,那地上还是怪热的,倘或又受了暑,怎么好呢?”然后又用善意的谎言来宽慰黛玉:"我虽然挨了打,却也不很觉疼痛.这个样儿是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给老爷听.其实是检测的,你别信真了。"这说明他心疼黛玉多过自己,此时他已完全忘了自己的伤势,一颗心全扑在黛玉的身上.言语中饱含着对黛玉的一片深情,黛玉的爱有了加倍的回报。

宝钗和黛玉,是曹雪芹精心刻画的两个女主角。作者时时处处地对她们两人加以对举,是为了更充分、全面地写出他心目中两种理想的人物:尘世中的理想人物和精神上的理想人物。尘世中的理想人物忠于现实,一举一动符合社会的规范,众人的认可;精神上的理想人物追求理想,言谈举止充满个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宝钗和黛玉,就为不同的读者所理解、接受、欣赏、偏爱、甚至争执,这充分地说明这两个人物被塑造得非常成功,而这成功部分是因为作者经常地对她们两人加以对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