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德育 >简论全攻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全攻略

简论全攻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全攻略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18677 浏览:822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最有效的渠道仍须着眼于课堂教学。语文课中,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仍然占主体地位,熟悉地运用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量才是王道。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确定目标;读书方法;阅读过程
2095-3089(2013)17-0-0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纠结着:教师备课可谓最辛苦:查资料,品文本,预设情境,资源链接……学生上语文课也许是最有趣的,可在阅读考试时最茫然。在北海市

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udooo.com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中,阅读分值占35分(文言文14分,现代文阅读21分)。可以说,阅读教学几乎占据了语文课堂的半壁江山。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最有效的渠道是课堂教学。语文课中,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仍然占主体地位,熟悉地运用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是王道。

一、要使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明了阅读的目的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吸取作者在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智慧。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交流,使我们的心灵获得美的享受,让我们的心灵、思想得到震撼、感动、反省、升华。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如此,阅读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读懂作者,然后或是产生共鸣,或者是批判。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时主要让学生通读,孟子精深的思想感悟,我觉得更多的要让学生随着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加深。

二、科学确定目标,才能让语文教学有效

阅读课学生需要什么,老师想学生学些什么?二者的统一就是教学目标。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争议大,分歧多,其实就是一个目标的认同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一次语文优质课大赛上,一位老师上语文版九年级上的《石缝间的生命》。他的教学环节是:了解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找出最打动你的地方、练习说话(旨在让学生体会课文表现的道理)拓展、出示一首诗(也在让学生理解道理)最后让学生写出你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工具性与人文性谁是第一位的?其实,一篇课文要学些啥,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些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老师,这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前面那位老师就淡化了对文本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样一节阅读教学课无异一堂政治课。对于一篇课文,学生自己读后,哪些是自己能读懂的,哪些可能通过努力能解决的,哪些是需要老师点拨的,哪些是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增长会明白的,教师要心中有底,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不至于事倍功半。在阅读教学中,新课标把各个学段要求及教材要求相结合,确定这个学段阅读目标、本册教材目标,单元目标。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寻找时传祥》,我将目标确定为:(1)学会快速默读的读书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课文内容。(2)品味重点句子的含义。(3)体会作者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并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这一目标就是依据课标第四学段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设定的。以本单元的目标来学习这个单元,主要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设计了目标(1),课标同时提出“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新版课标特别提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确定目标(2)和(3)。这样的目标当然在教学中还要细化,实施起来就有可操作性,接下来这个单元的两篇自读课《阿炳在1950》、《滑铁卢之战》中让学生练习巩固目标(1)或(2),这样有序设计目标,把同一目标设计得有梯度,不是重复,而是有层次地巩固。目标确定科学有据,明确且便于可操作,这样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三、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给学生开玩笑地说,读书啊,就是把长的文章读短,或者把短小的文章读长。即是说,篇幅长的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主旨这就是算是读短了。而短小的精美的文章,要能读出文字以外的内容,要有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在文字背后的丰富感情或表达的主旨、意境等。这种方法就是纲举目张之妙。我在教学周国平的《家》时,就让学生抓住四个比喻:“如果把人生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明白主旨。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清晰起来。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方法作了指引。当然,学生阅读之法,种类林立。我觉得,语文课堂就是一个语文阅读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用自己多年来语文阅读的一些经验给学生做引领,同时,更多的是学生在博取众长后能有自己的发现与独到的方法,这才是终极目标。

四、发扬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我国古人也就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正如语文新课标所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一位教师教学《孔乙己》一课,刚讨论完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孔乙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老师在对学生a的提问作了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a说:“孔乙己他讲信用,还给孩子茴香豆吃。”这个发言轰动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教师因势发问:“对于这位同学的说法,大家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学生们纷纷搜寻文中相关内容,不久便有多名学生举手发言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析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全面,实事求是。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应当放下身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真正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养分”。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有学者曾追问:如果没有考试的压力,学生还会学吗?这当然不只是问的语文,可事实上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可以让学生在忘记考试之后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因为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智慧,可以纯洁情感,澎湃心灵,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这种愉悦哪是当下的快餐文化所能相比的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