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 >海纳百川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大纲

海纳百川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大纲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33719 浏览:1566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海派文化的精髓在于上善若水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襟;善于扬弃的精明;追求卓越的精细;勇于创新的精湛。
【关键词】若水纳川扬弃卓越创新
1006-9682(2012)09-0110-02
2012年3月25~4月25日,盐田区第三期中小学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一行30人在上海华东师大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聆听了16位专家的报告、讲座,参观了4所学校。一次次的沉思,一次次的叩问,一次次的震撼,我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与冲动,尝试着破译海派文化的。

一、上善若水的气度促成和谐

老子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从华东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的方主任、班主任周老师、凌老师到给我们讲课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我们所到的几所学校的校长、老师们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甘泉外语学校的刘国华校长、中远实验学校的陈婷校长、进才中学的王校长、开元学校的余校长……他们为人热情低调,内敛而不张扬,使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上善若水的气度促成了海派文化的和谐、和美。

二、海纳百川的胸襟造就博大

我们见习的上海甘泉外语中学建校58年来,凝聚了历任校长与员工的辛勤汗水。校长室的墙上历任校长的照片折射出尊重传统、尊重前人的统绪意识。该校日语见长,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并设,凸显学校的国际化。该校提出的教育理念: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张扬人的个性;办学宗旨:培养有教养、有个性、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办学思路:内强管理、外求开拓、优化特色、主动发展;教学特色:日语见长、多语发展;学校的追求:民族情怀、国际视野,走特色发展之路;校训:求真、达理、乐群、健魄。处处彰显海派文化海纳百川的胸襟。
甘泉外语中学“国际理解教育”、“慈善文化研究”等课题研究特色鲜明,对“海纳百川”有着深度的诠释。
“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研究: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理性认识、认同各国不同文化,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学会融入全球社会,学会接纳、关心和尊重不同文化形态和风俗习惯,学会关注和处理面临的共同挑战,从而养成国际使命感与责任感;有效地拓宽学校的国际视野,通过与国内外学校合作办学、校际交流等形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优质资源互补利用;为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异域文化,通过思想表达、信息传递、情感交流、行为互动、发展文化迁移,培养跨文化认同,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跨文化冲突的风险,求同存异,积极发展文化认同感,产生文化协同效应,铸就学校文化的多元发展。
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①高度认同、理性分析并自觉践履我国的主体文化;②以宽容、尊重的态度进行文化对话、共同行动的过程,促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③面对差异、认识差异,试图化解差异可能导致的危险。
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①国际理解知识: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各种社会制度的不同联系,国家格局和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特征和发展规律;国际规则、国际法律、国际礼仪、国际机构;文化、和平、人口、人权、公正、环境、资源、气候等重大国际问题。②国际理解能力:参与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③国际理解态度:开放、理解、尊重、责任。
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①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③增强学生的跨国体验。④培育多元的校园文化。
在课题研究过程(国际理解教育拓展课)中,师生探讨:日本大地震时,面对灾难,大和民族表现出的从容、淡定、有序、克制、礼让、包容的良好的国民素质给我们的启示和反思,国际社会对遇难者的哀悼、人道主义国际救援的义举;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击案的罹难者墓碑凶手也在其列的理解;泰坦尼克号邮轮在沉没前有个男子抢过别人的孩子蒙混逃生的宽容;一位国外的学生在查阅词典对“牛”的注释提到的“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发出的“怎能这样动物,人类太残忍!”的呐喊……彰显多元价值观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慈善文化研究”:人生百年慈为本,社会千载善为根。甘泉外语中学的师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出这样的共识:慈善是心不是钱,是对内心爱和善的呼唤;平凡的人,平凡的举动同样书写着大大的“慈善”;只有当慈善成为我们大家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只有当我们在为他人奉献爱心的同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在爱的世界里的无限快乐和幸福。在汶川大地震举国救援过程中,既有在第一时间开着20多辆挖掘机赶赴救灾现场,为慈善和公益事业捐款总额超过3亿元、旗帜鲜明地倡导“裸捐”的高调慈善家“

源于:科技论文www.udooo.com

中国首善”——陈光标,也有被媒体报道成为“王十元”的万科董事长王石,还有在地震中丢下学生自己逃生的“范跑跑”,对他们在特定条件下的举动,我们是否能抱有宽容、理解之心?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坦言:自己不会捐出全部财产。他认为,应该将自己的财富用于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才是根本之道。股神巴菲特在身体健康硬朗的情况下为公益事业一举捐出惊人的巨额资产,他宣布把个人所持的85%的股票投入5家基金会,其中5/6分配给盖茨基金会。这体现了股神“把钱投在最有效率的公司和人的身上”的著名投资理念。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