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科研方法和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科研方法和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6871 浏览:231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在农村,多数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子女跟随爷爷奶奶或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这样就使“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些孩子由于在家由祖辈监管,一方面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监管不严,另一方面祖辈的溺爱,致使一部分孩子沉迷于电视,甚至有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到网吧去上网、玩电子游戏,对孩子都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农村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目前,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文化氛围不浓,“望子成龙”、重男轻女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现象并存,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农村小学生认知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是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 关注农村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前提。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为了减少教育的障碍,教师首先应该积极调整自我心态,创造张弛有度、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方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只要我们保持对自我现实的清醒认识、对自我价值的理性把握、对自我事业的充分悦纳,我们就能够以平和而愉悦的健康心态面对学生。
2. 关注“留守儿童”。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情况,我做了初步调查。调查显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占54%,父母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占28%,父母外出打工3年以上者占26%,从没有去过父母工作地的占32%,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占6%。长期的留守,得不到父爱、母爱,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农村,看到小孩子由祖辈带、儿童满地爬、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孩子心理健康没有人关怀等种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留守孩子对父母呵护的心理需求。我们在物质上对他们帮助,精神上还应给他们更多关爱。学校、教师也应更加关注这些孩子,平时多观察他们的言行,多了解他们的心声,多给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疏导与教育。
3. 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败与否,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4.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

摘自:学年论文www.udooo.com

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事实证明,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雨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