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 >从塑造人物成功性上谈《聂小倩》经久不衰之原因资料网

从塑造人物成功性上谈《聂小倩》经久不衰之原因资料网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25625 浏览:1116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聂小倩》被一再翻拍,可见其艺术魅力远远超过了小说本身。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聂小倩、宁采臣和燕赤霞等人物塑造的丰富性、现实性和遐想性等方面,来探究《聂小倩》经久不衰之原因。
关键词:丰富性现实性遐想性
老版影视剧《聊斋志异》中有这样几句歌词:“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几分庄严,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乔羽老先生的这几句歌词把聊斋中鬼的喜悦、无奈、悲苦概括得贴切充分。《聊斋志异之聂小倩》中的聂小倩便是这样的一个女性人物,但聂小倩由于造化,人鬼结合,生儿育女,最终大团圆。《聊斋志异之聂小倩》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由于深受观众朋友的喜欢,电影前后共有三版:1960年李翰祥以《聊斋志异》中的短篇故事《聂小倩》为原型创造出电影《倩女幽魂》,成为电影史上不朽之名著。1987年,徐克和程小东翻拍的《倩女幽魂》风靡整个东南亚,并由此引发香港人创作鬼片的热忱。时隔20年,叶伟信又一次进行了翻拍,为什么蒲松龄先生的《聂小倩》被一而再再而三翻拍,而观众并不厌倦呢?本文试图从塑造人物的成功性上谈《聂小倩》经久不衰之原因。

一、聂小倩由鬼到人,具有丰富性

作者在文中曾不止一次地赞扬过聂小倩的美貌,“有十七八女子来,仿佛艳绝”“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丽尤绝”“女慨然华妆出,一堂尽眙,反不疑其鬼,疑为仙”,这样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却曾为以美色和金钱诱惑他人、“以锥刺足,使之尽血而亡”的厉鬼,虽然小说未描写可憎之貌和可憎之行,但既为厉鬼,面目即可憎。《画皮》当中,“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而且此等厉鬼无药可救最后被道士化为一股浓烟,纳入葫芦。聂小倩为鬼当中之另类,通人性通人情,她一开始就鄙夷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从姥姥的口中可知,说这小女子似有怨言,后来当她以色相和金钱勾引宁采臣,遭到了宁采臣的唾弃和不齿时,聂小倩非常惭愧,并被宁采臣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udooo.com

的正气所征服,告诉他厄运即将来临以及的办法,并哭泣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希望宁采臣掘其尸骨,带她脱离苦海。由此可见,聂小倩不同于一般的鬼,她有自尊、有廉耻、有奔向美好的生活愿望。作者在设计人物的转化时,不突兀,让人感觉可信和真实。这样一个被胁迫作恶的女鬼,不免让人生出许多同情来,希望有人能帮助其脱离苦海,作者正是迎合了读者的诉求,所以让宁采臣这样一个善良、正直之人充当她的救世菩萨。聂小倩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她没看错人,宁采臣兑现了他的诺言,并“怜卿孤魂,葬近蜗居”,聂小倩不仅聪明,还有情有义,她幻化为人形,不论做牛做马,也要报答宁采臣的恩情,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小倩上奉宁母,下奉宁妻,毫无怨言,直至最后取得了宁母的信任和怜爱,纳入宁家,至此聂小倩由鬼到人实现完美转变。可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有内涵有分寸。

二、宁采臣对女色从拒绝到接纳,具有现实性

郭沫若曾赞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对人物的塑造有血有肉,入木三分。小说的一开始就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了定性,“生平并无二色”,宁采臣确实也是这样做的,月下窥美,不为所动;小倩毛遂自荐,宁正容;小倩云夜无知者,宁咄之;小倩逡巡不去,宁叱之。小倩曰:“此汉当时铁石”,这证明宁采臣确实“无二色”。但是,此时的“无二色”,宁采臣不是对妻子负责,而是“卿防物议,我畏人言”,是为眼下当事人考虑的。此时,她并不知道小倩是鬼,以为是邻家女孩,当知道聂小倩是鬼,反而喋喋问个不休,先是求计,再问“何不惑燕生”,又问“迷人若何”,还问戒备之期。此时正是半夜,宁采臣岂不“畏人言”乎?盖因性命攸关,又和邻人无关,也就顾不得名声和面子了,虽然如此,我们仍然觉得宁采臣似“无二色”,因为此时他并没有关心小倩的姿容,小倩的性别也不重要,他答应为小倩迁葬,也不是为色,而是为了报恩。后来,小倩尸骨被埋葬完毕后,小倩愿拜识姑嫜,以充媵妾时,宁采臣发现小倩皮肤白里透红,金莲微翘,像尖尖的春笋,这时,宁采臣以一个男性的眼光开始打量小倩,众所周之,“金莲”在古代是性象征。李渔曾在《闲情偶寄》中就对女人的小脚做了这样的描写,性趣十足:“予遍游四方,见足之最小而无累,与最小而得用者,莫过于秦之兰州、晋之大同。兰州女子之足,大者三寸,小者犹不及焉,又能步履如飞,男子有时追之不及,然去其凌波小袜而抚摩之,犹觉刚柔相半;即有柔若无骨者,然偶见则易,频遇为难。至大同名妓,则强八皆若是也。与之同榻者,抚及金莲,令人不忍释手,觉倚翠偎红之乐,未有过于此者。”可见,此时的宁采臣对聂小倩绝非无动于衷,铁石般的心肠被这样一个绝色的有情有义的女子所融化。由此可见,蒲松龄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源于现实,植根于生活。为什么这样说呢?《水浒传》中宋江、武松和李逵等人,对女色的拒绝不似常人,这显然有悖人之常情,可信度降低了。而宁采臣的转化符合一个心理和生理健全的正常人的需求,所以我们说人物塑造更具现实性。

三、燕赤霞从虬髯客到侠客,具有遐想性

燕赤霞的原型为唐代传奇《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他的出场颇为有趣,“赤髯如虬,乘骞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公怒甚,未决,犹亲刷马。张熟视其面,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急急梳头毕,敛衽前问其姓。卧客答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第几,曰:‘第三。’问妹第几,曰:‘最长。’遂喜曰:‘今夕多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公骤拜之。”在作者笔下,他豪爽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但他并非一剑武夫,从他和李靖及李世民的交往中,看出他具有龙虎之志,是一个“虎啸风生,龙吟云萃”的豪侠形象。
《聂小倩》中的燕赤霞是这样出场的,宁采臣解装兰若寺,“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趋为礼,且告以意。士人曰:此间无房主,仆亦侨居。能甘荒落,旦晚惠教,幸甚!”,此时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隐居在这里的侠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后面宁采臣和小倩的对话为我们揭开了面纱的一角。宁采臣问小倩:“何不惑燕生?”曰:“彼奇人也,不敢近。”,“奇人”奇在哪里?这里并没有立刻说明,为读者又抛出了一个诱饵。后宁采臣和燕赤霞同处一室,燕赤霞也通过几日的观察,相信宁采臣的人品,才说:“既相知爱,何敢深隐。我剑客也。若非石棂,妖当立毙;虽然,亦伤。”至此读者窥见了燕赤霞的概貌。但由于燕赤霞受《虬髯客传》中虬髯客的影响,《聊斋》中这个人物不免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隐居在这里的燕赤霞以前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孤独地居住在阴森可怖的兰若寺?为什么对兰溪生的死熟视无睹,却对宁采臣热切地关注呢?为前后三版《倩女幽魂》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人物张力极大,甚至在2011版的《倩女幽魂》中以主角的形式出现。
所以,正是《聂小倩》中众人物的内涵挖掘不尽,使得《聂小倩》犹如一道永不厌倦的家常菜,亲切而又可口。
参考文献:
王光福,王清平.读《聂小倩》散札[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薄子涛.写转化掌握分寸——《聊斋·聂小倩》艺术谈[J].名作欣赏,1985,(2).
[3]赵庆超.人鬼恋的审美转换与艺术创新——关于聊斋小说《聂小倩》四次香港电影改编的探究[J].蒲松龄研究,2011,(4).
(张玲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30045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