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体育教学 >阐述思品课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

阐述思品课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13554 浏览:573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今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不同阶层及个体在价值取向上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原有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传统的"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小,以政治教育为重的学校德育工作逐渐疲软无力。教育者往往把学生心理问题当做思想问题去解决,结果把学生适应不良看成是惰性问题,把性格内向看成是学习不积极等。在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问题不只是思想品德的问题,还有更复杂的心理、人格问题,即使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有赖于学生自身积极的心理活动来解决。过去那种说教式、单一化、公式化模式已很难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udooo.com

的必要举措之一。鉴此,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内隐的德育功能入手,做了一些探讨。

1.补偿功能

从理论上说,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学生己有认知图式的基础上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所谓认知图式,"就是认知主体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构建而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意识因素的总和。"认知图式是以往实践的结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认知主体的认知活动。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接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或较复杂的)结构。"因此,认知图式既有基础性意义,又有目标性意义。在现实的德育活动中,学生正是以自己内在的认知图式为基本依据,决定着德育内容的取舍,决定着自己是同化、顺化还是拒斥德育内容。小学生内在的认知图式的基础性意义尤为重要,它决定着小学生能否自觉地选择正确的德育信息,拒绝错误的德育信息。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补偿功能提供了皮亚杰所说的这样一个优化了的"初级结构",它成为小学生思想品德进一步发展的心理基础,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观念、方法、内容上,对学校德育具有补偿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冲突,激发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人的心理方面存在着无限的冲突和矛盾,只有冲突、矛盾解决了才能保持身心平衡,才能使人前进一步。对于此,良好的心理能够为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奠定好的基础,从而弥补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方法、内容存在的缺陷,只强调小学生的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忽略了道德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这一事实。从而真正的完善了德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弥补了传统德育内容、方法所带来的实效性低下的局面,提高了德育效果。

2.情感功能

心理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它显著的特点就是教育者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情感交流,以炽热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对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责怪、不呵斥、不张扬,而是循循善诱,使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改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而学生的道德认知过程与道德情感过程都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统一的整体过程。小学生对德育信息的接受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过程,而是在一定需要的驱使下带着某种情感进行的,需要和情感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动力系统。而在我们日常的道德教育中,我们侧重于道德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忽略了道德教育的个体功能,更对于个体道德培养的知、情、意、行的过程忽略,往往是从大、空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说教,从而使道德培养的实效大打折扣。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情感,与道德情感有着共同方面,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小学生以明确的目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德育活动之中,进而为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心理条件。心理研究表明: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及移情能力有助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和提高。这种情感称之为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起着推动力作用,即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力,驱动人的积极性;消极情感则减弱人的活力,阻抑人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道德情感的养成(道德情感本身就是高级形式的情感),而且对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都有积极作用。教师通过亲近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使得学生心理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向教师所希望的目标发展,树立符合道德教育所要求的道德情感。因此,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功能。

3.引导或者指向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希望求助者能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观念;以合理的处世方式去面对生活。这为德育中希望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因目前严重缺失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的实现总是困难重重,依靠简单的思想工作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革,思想意识处于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许多事例证明,一个厌学、逃学的学生背后往往有几个或一伙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这些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元认知水平低下,而是存在他们头脑中对学习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而这些错误的生活观念造成了在道德上的冷漠和对道德准则和社会公德的背离,因此,如果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但教师若不先从改变学生的信念下手,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徒劳的。
总之,作为教师,必须要清楚自己的学生是怎样看待学习的,而这就必须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当中去,了解他们,领会他们,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自觉抵制错误的行为,成为遵守道德规范的人,而这一切,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处世基本原则中给予学生积极乐观的引导,有了这种乐观的精神,才能正确看待现实中挫折,自觉摒弃庸俗的理想信念。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