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体育教学 >简论识字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

简论识字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3-12 点赞:4682 浏览:140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第一学段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只要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教给学

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生识字的方法,掌握识字规律;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拓宽识字渠道。只要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突破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关键词:兴趣;自主识字;方法;激励;拓宽
熟练掌握汉字的读音,理解汉字的意义,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进一步学好语文,无疑是一门捷径。识字越多,语文的基本功越牢,学习语文就会越得心应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适当地、灵活多变地根据汉字造字法的一般规律,把汉字分为五类,变传统的死记硬背为灵活多变的兴趣教学,收效颇佳。

一、象形识字,直观好记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探索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的独体字(包括变异的偏旁部首)都属于象形这一特点,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讲认生字时,就在该字的旁边画一幅与该字相吻合的图形。比如“日”字,就画一个圆圆的太阳;“月”字,就画一个弯弯的月牙;有些象形字能用动作表示,就尽量用生动形象、直观明白的方法给学生示范。比如“女”字,是根据女性一般较男性拘谨这一特点而造成的象形字,女性一般是盘腿交叉而坐,不像男人可以随意跷二郎腿或分开双腿。于是老师便坐在凳子上做叉腿而坐的姿势,随即问学生:“老师的双腿姿势像不像个女字?”同学们高兴地整齐回答:“像!”随即大家都笑开了。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很好。

二、指事识字,变抽象为明白好记

根据指事字的构造方式和特点,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或表现抽象概念。在教认这类字时,给学生讲解并示范。如“上”字,便在一横线上面加一短横,以示在上的意思;“下”字,则在一横的下面加一短横,以示在下的意思;“刃”字,则在刀锋上加一点,以示刀刃的所在位置。

三、会意识字,新颖有趣

根据会意字“比并二字或数字,会合其意成新意”这一特点,教学生识字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我们教认“看”字,便启发学生让他们做在烈日下看太阳的动作,学生便习惯地用手放在眼上向上看天,“哦,原来看字是把手放在眼睛上边,才能看清楚。”大家会心地笑了。再如教认“男”字,我故意问学生,“男”字为什么是一“田”字加一“力”字,大家摇摇头,我便趁机讲明,古时候的女人一般在家里操持家务,诸如养殖、编织、做饭等一些零杂事,而男人是在田地里干活出力。再如“不好”即是“孬”“不正”即“歪”“小土”就是“尘”“不用”为甭,上小下大为“尖”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自然效果就好。

四、巧编谜语顺口溜,学生方便好记

在碰到用上述三种方法不能解决的其他字形时,我们将它们拆开来,或巧编谜语,或巧编顺口溜,以方便好学易记为前提,学生非常喜爱。比如我们教“哭”字,则编一谜语让学生猜:“我家一条狗,长了两个口”。由此学生便自然而然地编成“我家一条狗,长了一个口(吠)”“我家一条狗,长了四个口(器)”等既通俗明白,又风趣顺口的谜语。再如“碧”字,我们编成顺口溜:“王大娘,身穿白衣裳,屁股坐在石头上。”“一只黑狗吓得我路都不敢走(默)”“草人坐在木头上(茶)”。“寺旁走来一头牛,二人共抬一木头,未曾进门先开口,一男一女头碰头。”(特来问好),这样,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自然高,在轻松愉快中收到了显著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性的冲动。在教学中我鼓励、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识、学习、记忆生字。识字时扶放结合,经过自己的努力,学生自信心增强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教学中学生的认字情况,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大声读给同桌听,并在四人小组中比赛给生字找朋友,学生在小组里合作,有求知的好奇心,发挥了群体的智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音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在自学生字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讨论交流,重视学生的交流互动;在画画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座位、选择画画内容,充分留给想象的空间;知识上能者为师;坐姿上选择轻松、自然(除不雅观外)的姿势。同时也体现了综合性,在识字时教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如画画、唱歌、做游戏等,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五都小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