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音乐教学 >张载《西铭》

张载《西铭》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9439 浏览:423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张载是理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学说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有重大的影响。张载一生著述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西铭》一文。《西铭》本名《订顽》,原是《正蒙·乾称篇》中的首章,张载曾将其录于学堂双牖的右侧,题名《订顽》,后程颐将《订顽》改称为《西铭》,才有此独立篇名。二程对此文有甚高评价,认为它代表了孟子之后儒家最杰出的见解。朱熹及其弟子也充分肯定《西铭》表达了儒家的重要道理,其核心在于仁孝。《西铭》的全文主旨在于宣扬忠行孝道,达天知命。以乾坤,天地和父母为一体,以乾坤确立起感通之德能,阐明此德如何从个体向家

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庭,再继之向社会,向天下万物展开,为儒家的仁义之说做了本体论和人性论的论证。
【关键词】西铭;民胞物与;存心养性;存顺没宁
1009-5071(2012)08-0046-02
张载,字子厚,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他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长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因久居陕西凤翔府横渠镇讲学,学者多称他为横渠先生。在横渠生活期间,研读六经,写下大量著作,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同时,他还广招门徒,传授自己的学说,这样,以张为中心,形成了理学史上最大的四个理学学派之一—关学学派,也称为关中之学或者横渠之学。史称张载思想体系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用,以孔孟为法。浙江大学的束景南教授亦有类似的看法,认为张载的思想体系就是四书学的思想体系。“与诸生言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为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为学者之大弊。
“张载是理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学说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有重大的影响。二程曾将他与孟子,韩愈相比,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把张载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并列,世称北宋五子。历代统治者也给张载以很高的荣誉,宋理宗封张载为‘郿伯’,‘从祀孔子庙庭’。”张载一生著述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西铭》一文。
《西铭》本名《订顽》,原是《正蒙·乾称篇》中的首章,张载曾将其录于学堂双牖的右侧,题名《订顽》。将篇中的末章录于左侧,题为《砭愚》,是张载为批评人的顽愚品性,教育警示弟子而作。后程颐将《订顽》改称为《西铭》,《砭愚》改为《东铭》,于是有了独立篇名。《西铭》一文虽仅253字,但在宋写作技巧学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程都曾将《西铭》与孟子相提并论,认为它代表了孟子以后儒家最杰出的见解。朱熹及其弟子也充分肯定《西铭》表达了儒家的重要道理,其核心在于仁孝,朱熹更曾以“理一分殊”解读《西铭》,认为“‘西铭一篇,始末皆是理一分殊。’‘看西铭,觉得句句是理一分殊。’”
《西铭》开篇即是“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天地万物源于一气,都是秉承了天地之性,所以他人都是我的同胞兄弟,他物也都是伴我而生,都是我应该要关怀,照顾,珍惜的。这种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也正是孔子“仁爱”,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精神传承。宋儒思想的一个前提是认为儒学在孟子之后已成绝学,于是作学问大都已“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张载亦然。不仅如此,张载还为这种博爱建构了一个形而上的基础,作了本体论的论证。山西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佩认为:“作为宋理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张载很清楚的看到了复兴儒学的问题所在,自觉的把清算自秦汉以来儒门自身‘知人不知天’之‘大弊’,构建儒学的宇宙论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任务。”[3]将人从单纯的渺小的肉身提升到天之民,宇宙之民的地位,从而为人的责任和义务完成了一种超道德的建构。冯友兰先生就认为,“《西铭》讲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只要求在不足百年的有生之年,人尽其作为宇宙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虽有两重,但人并不需要做两种事,事虽是一种,但意义可有两重。”[4]认为张载的《西铭》体现了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统一,他说:“尽人职尽人伦底事,是道德底事。但天民行之,这种事对他又有超道德的意义。张横渠的《西铭》,即说明此点。……此篇的好处,究在何处,前人未有确切底说明。照我们的看法,此篇的真正底好处,以其从事天的观点,以看道德底事。如此看,则道德底事,又有一种超道德的意义。”[5]
《西铭》又说:“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能知天地之化育万物的功业,能彻底的清晰的了解那不可知,不可测的奥妙,才算是善于继述乾坤父母的事迹和承继乾坤父母的志愿。即便是在屋漏隐僻独处之处,也要对得起天地神明,才算无愧于乾坤父母;时时存仁心,养天性,才算是事天奉天无所懈怠。“不愧屋漏为无忝”与中庸里修身所提到的慎独的思想,与孟子的“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存心养性”也可以说是对孟子的“求其放心”的“学问之道”的儒家精神的一种承继。《西铭》接着举了历史上大禹﹑颖考叔﹑舜﹑申生﹑曾参﹑伯奇等六个行孝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认为圣人能够知天地之变化,善述天地之事,能够穷神尽智,继天地之志,达到与天地为一的境界。常人通过努力,是可以践天地之形性,可以达到圣人境界的。
《西铭》最后写道:“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这是张载的人生观和生死观。在他看来,人生在世,难民有富贵贫贱之别。如果“富贵福泽”,那是上天对我的恩赐,也因如此,我们应更加勤勉,兼济天下,才不至辜负了上天的厚爱,正如周公的“富而不至于骄”;如果“贫贱忧戚”,我们也不能自暴自弃,应把它看着是上天对我们意志的考验,对我们心性的磨练,从而促使我树立雄心大志,早日成才,正如颜渊的“贫而不改其乐”。也就是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不应收外界事物的干扰,始终保持心性的一致。也即是存顺没宁,活着,就顺应天理,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死了,也就无愧于天,毫无遗憾了。“儒家主张‘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的价值不在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你有没有得道。文章以此作结,使全文的主旨得到了升华。”[6]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来教授认为,“《西铭》是要解决如何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宇宙,如何运用这种对宇宙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生活。从《西铭》的立场上看,人是由气构成的,这构成人的气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气。因而,从个人的角度看,天地就是我的父母,民众就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君主可以看作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嫡长子,等等。张载的这些说法,其用意并在于要用一种血缘宗法的网络编织起宇宙的关系网,而是表明,从这样一个观点出发,人就可以对自己的道德义务有一种更高的了解,而对一个人的利害穷达有一种超越的态度。从那样一种‘吾体’,‘吾性’,‘吾同胞’,‘吾与’的立场来看,尊敬高年长者,抚育孤幼弱小都是自己对这个宇宙大家庭和这个家庭的亲属的神圣义务。换言之,这样一种对宇宙的了解中,预知的一切无不与自己有直接联系,一切道德活动都是个体应当实现的直接义务,这也就是‘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具体内容,这个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种万物一体的境界中,个人的道德自觉大大提高,他的行为也就获得了更多的价值。而个人的生与死,贫与富,贱与贵,在广大的宇宙流行过程面前变得微不足道。生命是属于宇宙的,活着就应对天地实行孝道,死亡使人永远安宁,贫贱使人发愤,富贵得以养生,人应当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为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业中。”[7]
参考文献
许总.理学文艺史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张京华.程朱理学与东铭西铭.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朱子论坛编辑部. 2002
[3] 王佩.张载西铭境界说.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四期.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 2009
[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 冯友兰.冯友兰文集.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
[6] 许总.理学文艺史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7] 陈来.宋明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