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行政管理 >2008年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2008年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19780 浏览:847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介绍了用于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部委、省、地市、区县四套评估指标组成框架,并对优化调整部委网站评估结果处理方式、调整区县网站评估对象选取方式和“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政府网站三大定位进行了说明。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内容设计和调整情况: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细化公开考核要点;强调在线怎么写作人性化,关注怎么写作质量;进一步强化对公众参与效果的评估;加大日常监测力度,细化监测重点;弱化技术导向类评估指标。
关键词: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
2008年,在的委托下,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秉承“以评促建、以评促用”的指导思想,加大了对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设计力度,以期提升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对网站建设的推进作用。
2008年2月,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启动了2008年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在深入研究国际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发展趋势,总结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对政府网站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自2008年7月以来,通过网站、邮件、传真等方式发布评估指标体系,征集评估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的组织下,先后召开了部委、省、地市区县的意见征集会和专家咨询评议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做了进一步调整完善,形成了最终的用于评估工作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于11月初发布。(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详细情况,请查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网站:.cn/qkimages/egov/egov200812/egov20081208-1-l.jpg" hspace="15" vspace="5" align="">
四套指标体系均设置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网站性能及设计”四项指标;部委、省级、地市级政府网站的三套指标体系设置了“日常保障”指标,继续评估上述三类网站的日常更新维护状况;同时,省级、地市级政府网站指标仍然设置了“用户调查”指标,而部委网站指标不再设置该指标。各套指标的框架及权重设置比对情况见表1。
与2007年评估指标体系相比,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调整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⒈优化调整部委网站评估结果处理方式
由于各部委职能职责设置不同,部委网站建设和怎么写作方向、重点存在较大区别,因此,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对部委网站评估结果处理方式做了调整。在结合指标框架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将按照国务院机构序列分别发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两项指标在年底综合评估、日常监测过程中的得分情况;同时,拟公开“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网站性能与维护”、“日常保障”等5项指标得分前十五名的部委网站的排名和得分情况,并可以根据其他部门实际需求,点对点提供5项指标的得分情况和点评材料。
⒉调整区县网站评估对象选取方式
长期的政府网站评估和研究经验表明,我国副省级以上城市所辖区县应当作为区县政府网站评估的主体,纳入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范围之中,主要基于以下3个因素:一是副省级以上城市所辖区县普遍拥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政府网站建设水平相对较高;二是用户对网站需求日益增加,开展这些地区网站评估,有利于推进网站怎么写作水平提升,带动其他区县网站进步;三是上述区县网站拥有大量的办事怎么写作资源,通过绩效评估,有利于引导区县政府网站整合委办局的办事怎么写作资源,并为上级政府门户网站的资源整合夯实基础。因此,2008年区县绩效评估将以直辖市、副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274家区县网站为评估对象主体,报名参加评估的其他县级政府网站也纳入评估范围。
⒊继续加强“三大定位”的引导
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了“网站内容”指标,全面评估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为了继续强化政府网站“三大定位”的发展方向,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取消了“网站内容”指标,仍然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为一级指标,以突出网站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重点内容。

二、《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内容设计和调整情况

与《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相比,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在具体评估内容设置方面,更加注重与十七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等相结合。
⒈全面贯彻落实《条例》要求,细化公开考核要点
按照《条例》要求,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对网站信息公开的评估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调整,设置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规定”、“信息公开指南”、“监督保障机制”六项指标,用以考核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公开渠道、公开机制方面的情况;尤其重点细化、明确了“主动公开”、“信息公开目录”的评估内容。
“主动公开”指标依据《条例》对信息公开范围的要求,结合政府工作特点,对各级政府网站应重点公开的信息进行了明确要求。比如,地市级政府网站“主动公开”指标明确了要对14类政务信息进行考核,与2007年评估内容相比,增加了行政收费、政府采购、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应急管理、监督检查、城乡建设、社会公益、房屋拆迁及土地征用、捐赠救助、公共企事业单位等11项考核要点。
与2007年评估指标相比,“信息公开目录”的考核内容更加系统全面。一方面,明确从本级政府(部门)、本级政府部门(部门司局)、下辖政府(地方机构)三个层次考核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发布、整合情况,对信息公开目录提出了系统化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更加关注信息公开目录更新维护情况,通过提高权重、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加强对更新维护情况的评估,从而推动信息公开目录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
⒉强调在线怎么写作人性化,关注怎么写作质量
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延续了上一年度对网站在线怎么写作人性化程度的评估,并结合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和企业办事怎么写作相关领域的需求,提出了更加针对性的考核内容。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针对用户对象提供怎么写作”、“人性化导航设置”、“无阻碍程度”、“怎么写作资源整合程度”四项指标评测在线怎么写作人性化程度。以教育领域为例,“针对用户对象提供怎么写作”主要考核网站在面向受教育人员、教育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机构3类主要用户对象提供怎么写作资源的情况;“人性化导航设置”指标通过人工比对、用户模拟等方式,考核网站在面向上述三类用户提供相应怎么写作过程中场景式怎么写作的设置情况,包括易用性、便捷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等评估点;“怎么写作资源整合程度”则重点关注围绕教育办事怎么写作的场景流程,各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提供情况。
此外,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在继续关注在线怎么写作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怎么写作质量的考核力度。主要通过用户模拟、实际验证等方式,加强对办事指南要素规范性、表格可下载情况、在线查询结果的及时性和真实性等数据的采集,藉此来考察政府网站在线办事怎么写作有效满足公众办事需求的能力。
⒊进一步强化对公众参与效果的评估
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了“咨询投诉”、“实时交流”、“意见征集”3项公众参与指标,重点评估政府网站公众参与的渠道建设和效果情况。尤其对公众参与效果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更加强调对网站反馈结果的及时性、有效性的考核,通过用户模拟实际验证公众参与反馈的效果与质量;另一方面,更加关注网站在实时交流、意见征集主题的选取情况,强调参与主题能否与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相结合。
⒋加大日常监测力度,细化监测重点
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原计划赋予“日常保障”40分权重,但由于部委机构调整、奥运、抗震救灾等重大工作的开展,政府网站日常更新维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日常保障”指标权重仍保持在25分,与2007年指标权重保持一致。从长计议,政府网站日常保障能力将是网站绩效的最终体现,增加“日常保障”指标权重,加大监测力度将是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必然的趋势。
在保持指标权重的基础上,2008年“日常保障”指标由三套监测内容组成,分别对应一至三期的监测要求。三套监测内容分别结合政务工作与用户实际需求设计,监测具体内容各有侧重:在信息公开方面,重点对时效性较强的政务信息公开进行监测,如第一期监测的内容包括了工作报告、计划总结、财政预决算等当期政府产生的政务信息;在线怎么写作方面,对各期重点监测的领域和主题进行了细分(如第一期仅监测教育、医疗、交通领域和婚姻、教育、社保和就业等主题),并形成了不同深度怎么写作资源的质量标准,集中主要精力对重点领域和主题下的怎么写作事项、怎么写作资源进行监测。
⒌弱化技术导向类评估指标
基于弱化技术导向而强化内容、怎么写作导向的思路,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将不断弱化对性能、设计类指标的依赖,不断强化对网站内容、质量方面的评估

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2008年评估指标体系将原有的“网站设计”一级指标更名为“网站性能与设计”,从而更加全面地概括指标所考核的内容。与2007年评估指标相比,该项指标权重由5分下调至1分,考核内容也相应减少,保留了“网站响应”、“页面展示”、“辅助功能”、“网站维护”等四项指标。
作者简介:
周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电子政务评估师。
张少彤,博士,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电子政务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
(本文责编:张建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