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养成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探论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探论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15036 浏览:614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思维能力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新阅读动机,了解创新思维取向,开拓创新阅读新路,通过质疑、移情、补白、渗透等步骤实现学生创新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为了提升竞争力而把阅读置于重要地位,提倡阅读学会阅读的风潮方兴未艾,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应运而生。但由于竞争的重压和现代电子传媒声光影像的刺激,当下我们大多数阅读活动失去了它应有的风采,正变得功利化和边缘化。作为我们民族未来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训练也日渐脱离书面阅读。对此,笔者在实践语文教学这一神圣使命的过程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创新阅读思维能力的培育策略,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与主动,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使其受到更好的文化薰陶和美育教化。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新阅读动机

对中学生而言,阅读可以使他们间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精彩、历史的厚重、道义的神圣和生命的价值;可以调动起他们心灵中诸如悲悯、感恩、爱与坚强等美好情愫,进而奠定牢固的人文底蕴,影响人生让生命更惬意美好、更丰富有趣。例如读《孟子》我们感受到那汪洋恣肆的语言,雄肆严整、充满智慧的思辩,传统士大夫的浩然之气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庄子》我们感受到想象的诡奇丰富,迷离荒诞,读来令人神思飞扬,飘翔万里;读《离骚》我们感受那瑰丽的幻想,恢宏的境界,以及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作为理想的殉难者的壮美人生;读《红楼梦》我们感受到那种宿命的伤感悲凉,和梦幻一般的对于美的事物的执着怀想;读《瓦尔登湖》,我们会向往那里澄净的山林和清新的空气,会深深地被作者那简单而丰盈孤独而美丽的灵魂所感动。生命中能有如此美丽的文字相伴,我们还不会感到生命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吗?

二、了解创新思维取向,开拓创新阅读新路

创新思维是在突破思维定势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是囚禁创新思维的牢笼,只有突破思维定势,才能产生创新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发展好以下四类创新思维形式。一是活化思维。阅读教学中有深度的提问和环环相扣的提问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容易使学生在释疑过程中获得阅读的高峰体验。因此,教师在提问设计上,须巧用心思,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脉络,以收学生思维活化之效。二是比较思维。比较阅读不仅可以扩充教学容量,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本,拓展阅读思路,提高鉴赏能力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三是发散思维。这种思维可使知识产生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链接,既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充分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广泛地课外阅读,从而拓展了语文学习空间。四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截然相反,这种思维可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分析能力,发展出多元丰富的思维向度和独立的主体意识。了解了以上创新思维的主要类型,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创新阅读的思维能力呢?
1、质疑。质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顺向质疑法,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为什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邓拓为什么说读书要“不求甚解”。二是逆向质疑法。即在文本思想及传统认知基础上,提出文中没有或与传统认识相反的问题的方法。这种“反弹琵琶”式的思维形式亦有助于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三是比较质疑法,即通过比较提出问题。如:愚公为什么要决意移山而不移“屋”;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为什么黛玉刚进贾府时对贾母说自己“只刚念了《四书》”而对宝玉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2、移情。即读者阅读时在理性的认知之外,加上的感性的想像和联想。教育专家朱小蔓女士说:“情感的诱导作用是在与想像的连接中实现的,情感可以激发想像力,使思维创造得到很好发挥。”想像能打破时空限制,使思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所以,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象,从而激活思维,孕育出创新因子。
想象比联想更进一层,它把记忆表象改造成新形象,通过它领会到蕴藏在深处的言外意、弦外音。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后主浪漫的想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现实的想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理想的想象。“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典故和“深山隐古寺”的故事似乎更能说明想象的作用。
补白。由于文本是借助语言来描述形象和感受,本身具有间接性,加上作者写作中讲究用语的含蓄,结构的精巧与审美感受的需要,往往曲笔成文,留给读者充分想像空间。“补白”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含蓄简省之处进行大胆联想、想像、补充,从而发掘出文本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邃的思想。这样对文本“空白”的再创造,无疑是对学生阅读创新素质的很好培养。如《祝福》中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黛玉临终前高叫:“宝玉,宝玉,你好……”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暗示对以上几处“空白”进行填补,进而会更深入地领会文本意蕴。渗透。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文本内容所涉及的信息也存在着交叉渗透的关系。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所感受到的文学形象,会如浮雕般深嵌在学生的脑海里并丰富着学生的心灵:秋水蒹葭是纯情的象征,红豆明月是思念的归属、南山清流是隐逸的化境……意象经过情感的渲染和时间的渗透便定格为特定的文化符号。学生对文本艺术形象感知、理解、鉴赏时,渗透进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借助联想、想像形成形象思维,捕捉到文本的“神髓”,获得审美愉悦。文学鉴赏就主要是一种形象思维渗透的过程。
3000多年前,古希腊教育家普罗塔戈曾经讲过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对教育而言,那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正是学生们大脑中的创新思维。培育学生创新阅读思维能力,也许就是那朵点燃智慧火把的星星之火。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