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剂学 >牙周炎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制备与对慢性牙周炎药效学

牙周炎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制备与对慢性牙周炎药效学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11354 浏览:3856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探讨背景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造成牙齿缺失的最主要理由。它是由多种牙周致病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在疾病的发生阶段以厌氧菌为主,进入疾病进展期后,兼性厌氧菌也参与其中。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以及有毒代谢产物直接破坏牙周组织,也可以通过刺激宿主细胞产生炎症相关因子来破坏牙周组织。由此,需要抗菌药物配合牙周手术治疗对这些牙周致病菌进行有效清除。奥硝唑和培氟沙星分别对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抑菌效果显著,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可发挥高效抑菌效果。但是长期口服抗生素会造成菌群失调、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而且全身用药无法高效维持局部的药物治疗浓度。由此,局部牙周组织用药是目前牙周病治疗学中的探讨热点之一。局部用药需要一个适合的药物载体,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FDA认证通过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运用于药物、蛋白以及其他一些大分子载体材料的研发领域,这其中缓释微球由于具有适宜的释药性能以及相对简单的制备方式,是PLGA材料中具有良好运用前景的一种载体形式。基于此,本探讨选取PLGA作为载体材料,经过处方和工艺优化制备出适合于局部牙周组织注射用药的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以期该药物制剂作为牙周手术的辅助手段,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和策略1.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的初步制备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并建立体外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浅析检测策略,在此基础上以包封率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对制备装置选择、有机溶剂组合以及外水相PVA浓度进行初步改良。2.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处方与工艺优化在对复乳→溶剂挥发法进行初步改良的基础上,以包封率作为主要考察指标,运用单因素试验对PLGA的分子量、浓度及PLA/PGA比例,药物与PLGA的质量比,油相中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比,高速剪切机搅拌的转速和时间进行优化。之后再运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试验,对PLGA材料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有机溶剂中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的比例、剪切速度这三个关键因素进一步进行优化。3.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的干燥与灭菌针对微球“后优化”阶段中干燥与灭菌这两个重要环节进行探讨,比较了低温冷冻干燥法和室温真空干燥法对微球粉体特性、表面形态、包封率以及“突释效应”产生的不同影响,选择出适合的干燥方式;以2、5、10、15kGy四种剂量中,通过微生物检查筛选60Co辐射灭菌的最佳辐射剂量。4.优化后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性能检测在处方和工艺优化完成之后,对载药微球粉末的粉体学特性,载药微球表面形态学、包封率与载药量,载药微球混悬液pH值,载药微球体外释药情况进行检测,考察其是否适合于牙周组织局部用药。5.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矿化的影响采取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后,选用第4代细胞作为探讨对象,用MTT法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考察了1~7d,50mg/ml的载药微球悬液、空白载药微球、5mg/ml的奥硝唑与培氟沙星纯药品组合对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毒性以及矿化活性的影响,初步判断载药微球的细胞安全性。6.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体外抑菌实验体外培养牙周主要致病厌氧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消化链球菌)和兼性厌氧菌(变形链球菌、金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并分别在1d、2d、3d、4d、5d、6d、8d、10d、12d、14d、16d、18d、20d、22d、24d收集缓释微球释放的药物,采取K-B药物扩散法对不同时间点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7.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对大鼠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运用结扎法+牙龈沟区域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高糖饮食来诱导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慢性牙周炎,8周后,通过慢性牙周炎的各项基本临床指标(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含量、牙槽骨丧失度以及牙周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动物模型建立的成功性。在此基础上,以20d作为治疗周期,对奥硝唑全身用药、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全身用药、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缓释微球局部用药、市售牙康(甲硝唑棒)局部用药作为牙周手术辅助治疗手段的疗效进行比较评价。结果1.高效液相色谱浅析中,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保留时间分别为10.299min和13.107min,二者分离情况良好,便于检测,两种药物的标准曲线在1~30μg/ml范围内线性联系良好。2.微球制备方式优化结果:微球制备历程中,容器选择烧杯;搅拌装置选择高速剪切机,剪切时间选择1.5min;有机溶剂选择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2的混合物;PLGA分子量选择25000,PLGA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选择200mg/ml,PLA/PGA选择75:25;药脂比选择1:10;外水相中PVA浓度选择3%。3.低温冷冻干燥处理的微球粉末流动性好、无粘连,室温真空干燥的微球粉末则出现结块、粘连现象。室温真空干燥处理的微球,“突释效应”显著增加且包封率低。经过60Co-辐射灭菌的微球,2kGy辐射剂量达不到完全的灭菌效果,5、10、15kGy辐射剂量均能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检测期内未出现任何微生物生长。4.优化后制备的微球呈白色粉末,粉末的圆整度为35.99±1.03°,休止角为36.1±2.20°,堆密度为0.3804±0.0311g/ml。光镜与扫描电镜下微球成球性良好,光滑、粘连状态较少、分散性良好。微球粒径正态分布于14~30μm,均值为:21.60±2.41μm。奥硝唑和培氟沙星的包封率分别为68.15±0.40%和64.07±0.37%,载药量分别为6.18±0.15%和3.95±0.21%。微球在1%生理盐水、5%葡萄糖和纯水中的pH值分别为7.01±0.03、4.91±0.27、5.57±0.16,有着差别性。24h时,奥硝唑体外释放度达25%左右,培氟沙星达35%以上,有着“突释效应”;随时间推移,微球释药速率基本保持稳定。第20d,奥硝唑体外释放度达95%左右,培氟沙星达到97%以上。5.体外培养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来自中胚层,状态良好。各时间点,不同处理组之间细胞的增殖活性未出现显著变化,载药微球组细胞毒性处于0级(绝对安全级别),不同处理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未出现显著变化。6.缓释微球体外抑菌实验表明:整个检测时间段内药物制剂均显示出有效抑菌活性,第1d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2~20d药物的抑菌效果维持稳定,20d之后抑菌活性显著下降。7.慢性牙周炎动物模型诱导8周后,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牙槽骨丧失度与正常大鼠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实验区牙周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出显著的炎症细胞浸润、结合上皮根方迁移及牙骨质破坏。经20d治疗,与慢性牙周炎组相比,各治疗组牙周组织临床指标均显示出了显著的改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各治疗组中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均受到抑制,牙骨质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其中局部缓释微球组显示了最为显著的疗效。结论1.处方和工艺优化后,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缓释微球流动性、成球性、粒径分布、包封率以及体外缓释性能均比较良好,适合于牙周组织局部注射用药。微球制备完成后,适合用低温冷冻干燥以及5kGy60Co辐射灭菌后保存。2.载药微球没有对细胞的增殖和矿化活性产生显著影响,本剂型中的载体材料、药物及相关辅剂成分在此浓度下对细胞无毒性作用。3.体外,载药微球在20d内对牙周主要致病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4.本实验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本探讨开发的局部复方奥硝唑/培氟沙星PLGA缓释微球作为牙周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关键词:奥硝唑论文培氟沙星论文PLGA论文缓释微球论文处方优化论文慢性牙周炎论文局部用药论文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6-7

    ABSTRACT7-12

    摘要12-16

    前言16-2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