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音乐教学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采购供应管理教学改革网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采购供应管理教学改革网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15098 浏览:607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双证书”教学等方面,对高职采购供应管理专业进行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 采购供应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0450-9889(2012)07C-0053-02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因此职业院校应建立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方法是实现采购供应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因此,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根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要求,改革过去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授课时,“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已被启发式、引导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所代替,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走进课堂;教师注意结合社会的需要,企业用人的实际进行讲授。课堂中,教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udooo.com

师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改革教学方法,以灵活多变的多元化教学培养职业能力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辅助讲解,引导学生利用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既有助于对理论的理解,又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购供应管理专业的理论来源于企业的实践经验,更要用于指导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实践。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前就能从一些经典案例中掌握企业在采购专业领域方面的管理及应对之道,学习其中的优秀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及职业能力。

(二)讨论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学生在就业时与社会用人需求的有效对接,学校要求采购供应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时要考取中国采购与供应管理职业资格中级证书,考证课程是采购环境、采购与供应谈判、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采购绩效管理等五门。而这些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存在难度的,因为学生在没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和从事采购相关岗位工作经验的前提下,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很难设身处地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如果在教学中能适当地运用讨论教学法,以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对实践的认识各抒己见,甚至是针锋相对地发表对问题的观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活动教学法: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在采购供应管理专业各门主干核心课程的教学中,活动教学法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法。对一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技能知识,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在运用的活动教学法时,可以采取的方式有:模拟行业工作实际情况,在模拟条件下以活动的方式为理论的学习补充实践的场所;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感受企业的现场;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

二、改革教学手段,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培养专业能力

采购供应管理专业的学习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相对接,其难点也是在于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采购供应管理专业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为指导思想,采用多种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

(一)企业参观、调查

首先是可选择制造、流通、零售、连锁经营、物流等行业和政府各级行政及行业管理部门的采购、招投标、配送中心、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等部门,设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进行分组调查方案分析,让学生对专业有更好地了解和体会,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对各组方案进行客观的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基础上,再归纳明确不同类型组织的结构、业务范围、业务流程等的不同及其因此需要把握不同的要领。
另外,与企业建立经常性的对话交流机制,经常邀请与专业岗位群对口的各行业专家或采购与供应管理人员作报告并安排学生与专家或管理人员直接对话,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实际情况。

(二)课程实验

1.典型案例评析。课堂上,过度讲述枯燥的理论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课后,学生领会和掌握运用这些知识又很困难。对于这种理论性、实践操作性都强的教学内容,运用典型案例评析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或选择有意义的主题。其次,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再分组完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的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或难点案例进行分析。在运用典型案例评析法时,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指导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教师要善于进行案例分析的总结,并主要侧重于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典型案例评析法通过对示范性、典型性案例的分析,不仅能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达到开发智力、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的目的,同时对于隐含在案例背后需要学生熟知和掌握的、操作性极强的应对措施和应对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不再被动,运用起来不再困难。
2.实验室的模拟操作。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结合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开发基于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采购供应管理关键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利用学院物流采购综合实验室的课内实训,可以让学生在全仿真的操作氛围中,自己动手、独立地把业务按应知应会的要求,从开始到结尾全过程地去完成。这种实验室的模拟操作,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工作方法及设备操作要领,使学生熟悉将来可能从事的各种业务岗位。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因此也能锻炼学生随机应变能力和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基地实训

1.充分利用校外的物流采购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及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一般在第二个学期末将学生送到物流采购技能综合实训基地进行系统的采购物流岗位职业技能实训,内容包括采购与供应链的管理和优化,采购中心、物流中心的选址、布局,采购、物流作业流程;采购、物流设备;采购、物流岗位上不同岗位的操作如采购员/验货员/保管员/拣货员/复核员/储运员/司机搬运/配送主管等的相关要求,采购、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等。
2.实行校企共建。选择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绩效显著的地区知名企业,如上海顶通物流有限公司、深圳腾邦物流、恒路物流、人人乐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等作为共同建设本专业实训课程的共建伙伴。请企业专家指导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聘请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为实训课程的客座教师,直接参与教学过程。
3.顶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岗实习及毕业设计。采购供应管理专业实行“2+1”教学模式,在第三年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同时通过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使学生能够实际深入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三、实施“双证书”教学,提升与岗位需求对接的职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根据“培养应用能力,满足就业需求”的原则,采购供应管理专业一直积极探索产学合作教育的途径。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取得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在专业核心教材上使用了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具体运作和管理的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认证指定教材,培训学生参加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认证考试和考取中国物流职业技能岗位实训证书,结合高职培养目标,优化教材,使学生既能很好地达到高职的要求,又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和本科毕业生一起竞争。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有效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采购供应管理专业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开展和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欣然等.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
[2]王明华等.对院校警务实战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7(17)
[3]郭茜等.市场调查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5)
[4]周国军.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的理论探索[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4)
[5]张卫华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轻工业,2007(7)
[6]李国铭等.在以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中培养职业素养[J].管理观察,2009(10)
【作者简介】潘庆丽(1976- ),女,瑶族,贵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和管理类专业教学。
(责编 吴 筱)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