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舆论学 >写有“体温”新闻学术

写有“体温”新闻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30092 浏览:1416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写好、写活、写深人物通讯,应该准确把握“三贴近”的原则,努力“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深入生活、贴近生活,去感受人物活动、事物变化的过程,增强感性认识,捕捉典型细节。只有在感情上与采访对象融合,才能把所见所感、真情实景写出来,笔下的人物才会丰实饱满、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语言要重文学色彩。 多年采写新闻的经验告诉笔者,新闻不是公文,它应该是有色彩的、有阅读味道和阅读快乐的,因为这样会让新闻生动、好看,人物通讯更是这样。
例如,笔者曾采写了一篇《村里的“百合花”》。文中主人公是一个具有金子般心地善良的农民、一个在困境中为责任而顽强地撑起一家重担的农民,她就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其精神品格,时刻震撼着我们,让人肃然起敬。
《村里的“百合花”》开头是这样写的:“清新的叶子泛着绿意,红润的花朵初绽娇嫩,记者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凝视与欣赏家养百合花。一股淡淡的、幽幽的清香弥漫在这个农家小院里。”稿件结尾处又写到:“付出是一种真实,一种感动,更多的是一种包容,正像侯淑范老人家院门口纯洁的百合花——乍看和这个农家院有些不搭调,细品味,她却象征着一种品格的力量——奉献、美满。” 简短的一句话让人物鲜活起来、光亮起来,较好地扣到了主题。
文风上要贴近读者。好的新

源于:论文集www.udooo.com

闻作品,不是因为它使用了多少华丽的辞藻,包裹了多少美丽的外衣,更多的是来自于文字的朴实、内容的真切、情感的真挚。
笔者采写的人物通讯属于“散文化”的类型,但并无华丽的语言,而是比较平实、质朴,能够针对不同的主人公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表达,平平淡淡如实道来,在平实中蕴含着与感动,文风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吻合在一起,读来自然亲切。如《幸福像花儿一样》,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黝黑的土地,满山的萨日朗花,洁白的羊群。这是记者孩提时对家乡——扎赉特旗北部最初的印象,也是多年来萦绕在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旋律。记者对家乡所有美好印象也是从那时建立,从不曾因家乡的贫困、离开的长久、生活的变化而改变,反而越发清晰、鲜亮。”
这个开头很平实,却有一种感动在流淌,贴近百姓,贴近生活。
作品要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语言的坦荡平实,作者真情的自然转移,会使新闻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自然、真实、真诚,而无矫揉造作之感。作者应善于用情感客观地驾驭材料,从而达到感人的力量,打动读者心灵,产生共鸣。
如《幸福像花儿一样》一文中:“……这次,班车仅仅用一个半小时,就连妈妈最拿手的奶茶还没熬到火候,记者就‘杀’到了家。妈妈惊喜的眼神和幸福的笑容里让记者读到了家乡的变化。”一个简单的句子把家乡20年交通巨变交待得清清楚楚。
一篇好文章,“动情点”不在于多,关键是“动情点”的选择要恰如其分,能将“剧情”推向。
文章要体现“三贴近”。坚持“三贴近”原则,首先是选题要从当地实际中来,应该更多地从老百姓角度去思维。人物通讯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真心抓真事、写真人、出真情,材料有血有肉是写好典型人物的基础,也是增强作品亲和力、感染力所在。
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写好人物通讯,首先要弄明白写这个人物的什么,从而实现事实与主题的高度吻合。其次,用小人物来揭示大主题,达到画龙点睛、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采写过程中,记者先从感觉上掂量,既找贴近感,也找适度感;既尊重采访对象,又要对人物充满爱。有爱,才有情;有情,才能赢得被采访者的信任,稿件才能体现“零距离”的特点,才能写出有“体温”的好作品。
(作者单位:兴安日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