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语言学 >简论有感西方哲学专题—西方人性哲学有感学术

简论有感西方哲学专题—西方人性哲学有感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1-02 点赞:17313 浏览:729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初始状态的本性,并据以设计人的行为规范的理论。西方人性论起步较晚,其研究始于文艺复兴后,以 1739 年休漠的《人性论》为标志。 西方有深厚的宗教传统,其在人与神的比较中更易反思人的劣根性,故而更多的持“性恶论”。当然,人性也具有多重性,本人试从西方一些代表人物的思想来展现西方法理中的人性论。
关键词:尺度 政治动物 人性恶劣 趋善性
引言:
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不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非凡的规定;人要把自己当作目的,这里面包含着非凡的东西。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这是作为思维的人,检测如将这一点以客观的方式来表达,它就是真,就是善。”

一、苏格拉底:“为道德正名”

苏格拉底看来,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因此,苏格拉底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理性基础上为道德“正名”,批判智者的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观,探求人的内在道德本性,确立社会生活中人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一点,就是苏格拉底的道德主义政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

二、柏拉图:“正义”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续了他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udooo.com

的老师关于人的特性在于理性的观点。所不同的是,柏拉图把理性上升到宇宙论和本体论的高度加以论述。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中的理性来源于宇宙灵魂中的理性,只是人的灵魂中的理性的纯洁度较差,属于第二、第三等的理性。这是因为在人的灵魂中,除了理性 以外还有感觉、和情绪,这都是由外界的火、气、水、土等因素所造成的混乱。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指出,正像在国家中有统治者、卫士和工农群众一样,个人的灵魂也有三个部分,即理智、和。其中,理智是聪明的,起着领导的 作用,服从它,成为它的助手。音乐和体育的教育可以加强理智,并且使平稳。在灵魂中占据最大部分,它贪得无厌,必须受到理智和的控制。检测 如理智、与三个部分和谐相处,理智起领导作用,与服从而不违反它,这个时候灵魂就处于最佳状态,这个人就是能够自制的人。因此,柏拉图认 为,当理智、与三个部分做到各司其职,和谐协调,那么灵魂便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秩序井然,这就是个人灵魂的正义和健康的表现;反之,检测如它们不守本分,相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就造成了灵魂的不正义。

三、亚里士多德:“人是一个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揭示了人性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社会性。亚里士多德说:“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 检测如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这就是说,人天生具有合群的倾向。不然,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了。
第二,义理性。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所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就在他对善恶和是否合乎正义以及其它类似观念的辩认,而家庭和城邦的结合正是这类 义理的结合。”(《政治学》)又说:“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检测如不讲礼法、违反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政治 学》)这说明,人类之所以能够结合在一起,构成社会,即义理性或趋善性。
第三,理性。人类为什么能够知道义理,趋善避恶?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因为人性中还包含着一种可贵的特性,即理性。他说:“人们所由入德成善者出于三端。 这三端为出生所禀的天赋,日后养成的习惯,及其内在的理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正是凭借理性,人类才懂得善恶,过一种幸福生活,理性是最重要的。
第四,与兽性。亚里士多德指出,人性中不光有理性、社会性等特性,而且还包含着与兽性的因素。只要是人,难免都有。只要加以理性的引导和调节,就是正常、合理的。检测如不加节制,就可能造成危害。亚里士多德把这种能够造成危害的称之为兽欲或兽性的因素。

四、马基雅维里:“人性恶劣、易变”

马基雅维里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思想家。主要原因是他在政治上主张绝对的君主专制,并为此出谋划策,精心设计了一套 所谓“非道德主义”的、“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君主统治权术。
马基雅维里对人性的一个基本看法是“人性易变”。他说:“人民的性情是轻易变化的。关于某件事要说服人们是轻易的,可是要他们对于说服的意见坚定不移,那 就困难了。”基于此,他告诫君主说:“一位君主必须有一种精神预备,随时顺应命运的风向和事物的变幻情况而转变。”马基雅维里熟悉到,君主之所以为君主, 是以民众作为基础的。所以,君主必须注重观察和调控民众对自己的态度。这样就会碰到一个问题,即选择被人爱戴好呢,还是被人畏惧好?马基雅维里的回答是:“最好是两者兼备,既让人爱戴,又被人畏惧。”但君主要做到两者兼备是很困难的。所以,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取舍,马基雅维里的选择是:“取被人畏惧,舍让 人爱戴。”这是由于“被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马基雅维里解释说:“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轻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就是说,人性易变,轻易忘恩负义,所以“爱戴”是靠不住的。
参考文献: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
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
[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熙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4]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余灵灵,罗林平译,三联书店
[5]《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商务印书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