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语音学 >海明威自我形象和男权意识要求

海明威自我形象和男权意识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11208 浏览:4652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海明威受到美国传统自然主义的影响,十分擅长于描写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但他没有被那些传统观念所束缚,而是凌驾于自然之上,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深刻剖析来解读人物的生与死,从而影射出自身的形象与性格。本文将以海明威的《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为例,分析文中麦康伯与威尔逊的不同性格,以及他们在性格上与海明威之间的联系,探讨海明威的自我形象与男权意识,从而在哲学上与心理上进一步实现对主人公与作者的认识。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自我形象男权意识
:A
一引言
自然世界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生活与创作的重要中心,尤其是非洲这块古老、神秘而又远离现代文明的土地,令他向往、眷恋、心醉。这片沃土不仅为他的许多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而且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灵感。在非洲之旅中,海明威目睹了凶悍的狮子与奔跑迅速的羚羊,这让嗜好打猎的他感到兴奋不已,从未有过的刺激感在他的体内蔓延。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的丰富素材便来自于海明威的非洲之旅。在阅读完这篇小说之后,所有的读者都能感受到非洲原始大地的气息,犹如身临其境。而这种“真实感”也远远超越了那种简单的仿真,使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被雕琢得更加完美。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海明威以自然环境为基石,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以自己特有的“冰山”理论深刻剖析了主人公的性格,使其自身的形象在笔下的主人公身上得以展现。
二海明威与《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1899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酷爱钓鱼、打猎等户外活动,母亲热衷文学,这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与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学毕业以后,海明威在《星报》实习九个月并受到了良好的训练。1954年,他凭借《老人与海》及一生的文学成就获得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开创了“新闻体”小说,其笔锋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更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创作于1936年,被称之为能体现海明威写作技巧的经典之作。小说的男主人公麦康伯在美国属于中产阶段,生活相对富裕却生性胆小,妻子玛格丽特极富魅力,崇尚一切向“钱”看的原则。在麦康伯的眼中,他们的生活羡煞旁人,他们的爱情经得起考验,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为了给生活与爱情增添一抹惊险的色彩,他决定携同妻子一起去非洲狩猎。在此次旅行中,他还雇佣了职业猎手威尔逊,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非洲之旅却成为对他自身勇气与尊严的挑战。在狩猎的过程中,麦康伯忘了拉下保险盖,射击偏了,受伤的狮子从丛林中扑了出来,麦康伯发疯似的逃到了空地上,继而向小河边逃去,最终收拾残局的是威尔逊。在这场狩猎中,麦康伯无疑成为了逃兵。然而,让他最不能容忍的是因为男子气概的丧失,使玛格丽特公然走进了威尔逊的帐篷,给自己扣上了一顶绿帽子。此时,麦康伯的尊严受到了挑战,而另一方面,这又成为他复归男子气概的转折点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此后,麦康伯连续打死了三头公牛,他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痛快感,并变得越来越勇敢,对追赶受伤的野牛显得兴趣盎然、迫不及待,他由生性胆小变成了无所畏惧,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莫名其妙的、抑制不住的快活。最终,他死在了妻子玛格丽特的曼利切下。
三海明威的自我形象与男权意识
1自我形象
怯懦与勇敢是海明威时常与人谈论的话题之一,他认为,勇气代表着一个人的自豪、一个人的尊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尊严,那么他将会陷入窘境,相反,如果一个人面临危机却永不退缩,那么即便是死了也没有白送命,因为他已经做了自己乐于追求的事和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无论是怯懦还是勇敢,都是人类的本性,而一个人要想由怯懦变得勇敢,通常都需要经历一个十分微妙的过程,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海明威通过对主人公麦康伯形象的描写就明确地阐释了这一观点。在海明威的男性世界里,麦康伯曾是一个侏儒的射影,麦康伯的生活虽生犹死,在整个非洲之旅中,麦康伯总是处处面临危险,这种危险使他丧失了男子气概,除非他能有很强的意志力并不惜一切代价去抵制它。可就在他的生命即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复活时,他妻子的一却打破了他的美梦,结束了他的生命。最终在小说的结尾,麦康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在被射杀的狮子和公牛的身上,他的命运却得到了升华。当做男人的尊严受到严重的侮辱与挑战时,他凭借着内在力量,使自己不断壮大,最终,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又使斗志昂扬的他跻身“硬汉”行列。
小说中还有另外一位不容忽视的男性公民,他有一张像是被烘烤过的红彤彤的脸,一双毫无表情的眼睛和一副冷酷的神情,这就是职业猎手威尔逊。他带着一张帆布床,扛着一架大来福来到狩猎队,为随时可能碰到的做好准备。威尔逊树立是的一个矛盾的人物形象,与麦康伯的胆小如鼠相比,很多人看到了他身上的勇气与尊严,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威尔逊的猎杀能力。海明威将威尔逊的猎杀工具形容成“大炮”,那是一部丑陋的、短短的、大口径的,而威尔逊正是用这门“大炮”所向披靡、无所不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描述正暗示出威尔逊性格上“暴力与嗜血”的倾向。无论是威尔逊的言语,还是他凶悍的外貌,亦或是他的“大炮”式都足以体现出他的胆量与男子汉气魄。相比之下,麦康伯只能望尘莫及。当麦康伯怯懦时,威尔逊极瞧不起他,可当麦康伯受到妻子的冷嘲热讽时,威尔逊又变得十分同情并宽容他。看到麦康伯得以复归的勇气和得以维护的尊严,威尔逊认为他真的成长起来了。最后,麦康伯死在了妻子玛格丽特的下,威尔逊立刻草率地断定玛格丽特是故意杀死麦康伯的,而与玛格丽特有染的自己却成为一个毫不相干的局外人,想与此划清界限。
在性格上,麦康伯与威尔逊形成了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一个懦弱,一个骁勇;一个自怜,一个自信。在小说的结尾,麦康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拾起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勇气与尊严,让死后的自己有一个清白的男儿身。与海明威的现实生活相对照,我们不难发现,麦康伯与威尔逊实际上就是海明威自身所包含的两个分裂形象的影射。麦康伯的形象并不是一种主观臆想,而是来源于海明威的人生体验。海明威的父亲外表极具男子气概,精力十分旺盛,然而他的性格却十分懦弱,在家里,他对专制的妻子格蕾丝惟命是从,正是父亲的惧内性格和母亲的严厉教育使海明威的潜意识中有不同于寻常人的阿尼玛情结,这体现出海明威胆小、软弱、孤独无助的一面。然而,在男权社会的大背景下,海明威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和父亲的冒险经历又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去征服懦弱,树立一个男子汉的形象。所以,在他的许多小说作品中,硬汉的形象屡见不鲜。正如《海明威传》中杰弗利·迈耶斯说的一样,海明威在性格上多愁善感,所以他在外表上极力地压制,意图装出豪放不羁的浪子形象。2男权意识
海明威拥有那样的思想并阐释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根深蒂固在他脑海中的男权意识。他一生经历了四次婚姻,可以说他离不开女人,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但是他又不容许女人过于强大,总希望女人像孙悟空一样永远也逃不出他这个如来佛祖的五指山,当这个梦想无法实现的时候,便会因爱生恨。在他的一生中,母亲格蕾丝和妻子玛莎对他的影响应该算是最大的。关于父亲的,海明威认为是母亲害死了父亲,是母亲悍妇的雌威将父亲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与意志在脚下蹂躏、践踏。在海明威的四位妻子中,第三任妻子玛莎是最有个性,也是最让海明威心醉神迷的一位,也只有她敢于反抗海明威,不以他为中心,甚至瞧不起他,并试图揭露出海明威内心的软弱,以此来挫伤甚至是毁灭海明威的男子汉气概,这导致了海明威对她恨之入骨。在海明威的眼中,过于强大的女人都是不正常的,因为她们背离了妇女的天性与社会准则,威胁了行为,破坏了社会和谐。所以在他的笔下,存在着这样一群让他憎恨的女人,她们有自我意识,她们要求男女平等,甚至与男性展开竞争,她们逾越了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规范界定,她们让男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就是这样一种形象,她凭借着自己迷人的长相引诱着富有的麦康伯,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此,当她一次又一次地目睹了麦康伯的懦弱时,她开始蔑视他,甚至勾引冷峻的威尔逊,公然给他扣上一顶绿帽子,最后还一打死了他。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到海明威对“天使”般好女人的定位,这是“海明威式的女主角”的定位,他笔下的女主人公是充满魅力的人间尤物,是男人眼中的审美对象,与此同时,她们又是男人渴望征服的对象,是在父权文化社会下,男人用来实践自身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客体。小说中的麦康伯是一个“废人”,他徘徊于男性世界的边缘地带,但即便如此,海明威仍然没有忘记去帮助这个废人。在小说的最后,海明威让麦康伯男性勇敢的一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他“长大成人”了,在精神上,实现了从一个怯懦的胆小鬼向海明威式的硬汉的过渡。
成名之后的海明威特别喜欢别人用“爸爸”这个代名词来称呼他,这个称谓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家庭称呼,它所透露出来的是海明威内心强烈的男权意识。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就使海明威的这种男权意识展露无遗。主人公麦康伯和白人猎手威尔逊是两个独立的人物形象,但他们的不同性格却在海明威的身上实现了统一。麦康伯就是海明威懦弱心理的表征,他十分了解自己的弱点,也深知会因此而失去征服女人的权利,他期盼着自己男子汉气概的复归,但这是不现实的,麦康伯在体会过短促的幸福后,随即走向了死亡,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海明威对其自身的一种否定。在麦康伯这一人物形象上,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对父权文化日趋衰败的一种哀婉与无奈。
四结语
海明威被称之为“迷惘的一代”,他凭借自身在美国文坛中杰出的文学地位以及对美国文学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而名垂青史。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非洲题材的小说犹如繁星一般,光芒璀璨,熠熠生辉,在永恒中绽放,《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便是其中的一颗。海明威坚信,一个作家只有在自己亲身经历过各种不同的现实生活后,才能拥有最真切的感受,积累新的人生阅历,进而才能投入创作,将好的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这就如海明威所说的“冰山”理论一样,在大海中漂移的冰山是雄伟庄严的,因为它展露在人们眼前的只有八分之一。一个作家可以对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进行省略,而对于读者而言,只要作者所写的东西都是真实的,那他们就能感受到作者所省略的内容。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海明威一方面描写了非洲的秀丽风景与刺激的狩猎生活,另一方面又以他独特的“冰山”写作方式,描述了麦康伯和威尔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深刻剖析了他们的不同性格,在两位主人公的身上折射出海明威的自我形象与男权意识。
参考文献:
魏仙梅、孔凤华:《关于海明威与他的“硬汉子”形象的研究》,《电影文学》,2007年第12期。
曹喜梅:《〈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赏析》,《时代文学》(双月版),2009年第15期。
[3] 彭如青:《重复的语篇功能——以〈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为例》,《山东文学》,2009年第1期。
[4] 于冬云:《、书写与生态困惑:解读海明威的非洲狩猎作品》,《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5期。
[5] 王冬燕:《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的人文关怀》,《生于虚无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www.udooo.com

,死于虚无的麦康伯》,《时代文学》(双月版),2010年第3期。
作者简介:许明珠,女,1979—,辽宁铁岭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中国人民部队学院基础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