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切入点

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个切入点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31262 浏览:1447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要推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除了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和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还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C DOI:10.3969/j.issn.1672-818

1.2014.02.138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不管是任课老师还是班主任老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积极探索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新课程改革中,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切入点,不断深化素质教育。

1 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呵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物质环境不可忽视。柏庐小学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小学。我们的校园里花香鸟语,绿化成荫。在阳光柏庐,还创设了古诗文诵读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阅读;还给每个班级一片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绿色的操场,让孩子自由跑跑跳跳……这种优美、安全、舒适的环境创设,十分有利于激发小学生活动兴趣。我们结合少先队活动,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开展阳光文体活动。我们在学校艺体馆内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设备,开展乒乓、围棋等活动,让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竞赛,使校园处处生机勃勃。另外,我们还加强教室文化建设,不但努力做到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而且每个班级的管理都各有特色,班级黑板报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班级园地也经常展开评比。这种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有效陶冶了学生情操,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的心理健康。

2 创设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一般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风、教风、学风等。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一个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地上。”创设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教师首先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学会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心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切入点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理学研究表明,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及时受到鼓励时,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困惑疑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课堂上,要凸显学生主体,而教师则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本学期我们举办了优秀班主任讲坛,许多优秀班主任都用典型的案例介绍了自己如何注重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让各学科的骨干老师介绍自己的好经验,让全体教师懂得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得懂、学得轻松。其次,我们还积极倡导倾注真心真爱,推动感情内化。对于各个班级中客观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包括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特别的针对性措施,努力做到把特别的爱送给这些学生。由于这些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学习和生活都产生困难。为了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们派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谈心、开导,还让优秀少先队员和班干部都参与帮扶,让这些学困生的心灵获得温暖,行为得到矫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要落实到个案,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和耐心。比如,我班有个学生叫小杰,11岁,有一张胖乎乎的圆脸,白白净净的。但是同学们反映:他竟像一只随时准备还击来犯的小刺猬。同学不小心踩了他的脚,认为是同学在欺负他;同学在小声说话,认为是在背后说他坏话;上课从来不举手;经常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此,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诊断为:一是学习成绩较差,自卑、羞怯、焦虑和猜疑等影响了心理的正常发展。二是家庭过分溺爱,家长常常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老师、指责老师,导致孩子怀疑周围的一切。于是,笔者在积极家访的基础上采取了“三维合一”的办法进行矫治。具体做法:其一,经常与家长多交流,及时带他去苏州看心理门诊,一查才发现,原来他身体里的微量元素远远超标,理由是膨化食品吃得太多,导致轻度多动症。找到了根源,从心理上对他加于疏导,和他父母一起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其二,班级内多举行游戏活动,鼓励他能积极参与,感受活动中的快乐。其三,动员各学科老师创设机会让他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让家长能看到或听到。其四,组织学生带他一起参加有作用的公益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教育,小杰比以前开朗了许多,他拥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常常和他们一起玩耍,能看到他灿烂的笑容,上课他也能站起来,轻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懂事了,不再经常发脾气,也乐于参加班级活动了。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能够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考虑的是如何串联,如何有效地给予引导。在教育中,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尽量在内容上予以安排照顾,并在恰当的时机给予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哪怕是微小的,这都将推动他们的发展。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尤其是学困生和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更应该感受到它的魅力。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动起来,笑起来。不在于教会多少知识,而是在乎学习过程中能力和情感的养成,使他们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希望。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细节的安排,如教具的使用、理由的出示时机和回答者、榜样的示范等等,包括科学的评价。科学评价讲究的是时机,讲究的是有针对性的有区别的评价。如学优生可以在他完成之后给予适当的表扬,而其余的学生可以在过程中给予鼓励,或者在结尾时给予态度和质量的双重表扬。
总之,面对任性、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通过旁敲侧击的迂回战术,使他们转变不良情绪,逐步感受大家的善意,将自己一点点融入到集体中去,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良好的教育,达到心理健康的有效发展。
作者简介:王琴,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