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院管理 >> 医院行政管理 >蛛网膜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患者麻醉中临床运用

蛛网膜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患者麻醉中临床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1-11 点赞:11516 浏览:386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蛛网膜下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60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A、B组两组, 每组30例。A组: 1%罗哌卡因10 mg +5. 0 μg, B组:1%罗哌卡因20 mg , 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循环系统变化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组给药后, 循环系统变化小, 运动神经恢复时问短, 不良反应(头晕、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快; 镇痛维持时间长(P<0.05)。结论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可取的良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 且循环系统变化小。
【关键词】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老年
是阿片类药与阿片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 表现为镇痛强、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的特点。与局麻药有协同作用, 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 镇痛效果增强, 是衍生物, 为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 镇痛作用比强。本研究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用于老年患者腰麻, 效果好, 循环系统稳定, 是可行的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 60例ASAⅡ或Ⅲ级行下腹部或下肢老年手术患者(无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年龄60~85岁, 体重50~85 kg, 随机分为2组, 每组30例。A组: 1%罗哌卡因10 mg +

5.0 μg, B组:1%罗哌卡因20 mg , 行蛛网膜下腔麻醉。

1. 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均开放静脉通路, 输注羟已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 500 ml , 给予扩容, 常规生命体征(BP、HR、ECG和Sp02)监测。患者取右或左侧卧位, 于L2~3间隙行腰椎穿刺, 见脑脊液流出顺利, 将局麻药行蛛网膜下腔注射(用时40秒), 改平卧位, 测定痛觉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程度, 麻醉平面固定无痛后开始手术。术中BP下降较大, 或低于基础BP20%时, 快速补液或静脉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HR较慢或低于55次/分时静脉给予阿托品0.3~0.5 mg。观察指标(1)记录患者麻醉前及给药后每隔5 min, BP、HR、ECG和Sp02的变化。(2)评价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上界及消退时间(用针刺痛法)。(3)评定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充分屈髋、膝、踝关节, 无运动阻滞为0分;仅能屈膝、踝关节不能直腿抬高为1分;仅能屈踝关节, 不能屈膝为2分;下肢关节均不能屈曲为3分。(4)观察麻醉后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组间SpO2变化小, 无统计学意义, 在99%以上。B组在给药后10、15、20、30 min SBP、DBP明显低于基础值和A组、HR明显慢于基础值和A组(P< 0.05)。详细数据见表1。
2. 2 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差异小, 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T10时, 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 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 3 A组无头晕, 恶心1例;B组4例头晕, 恶心6例, A组头晕、恶心率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间均未出现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呼吸抑制现象。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 患者合并症较多, 维持循环稳定才能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单纯阿片类药物蛛网膜下腔注入时, 可产生良好的传入神经阻滞;单纯局麻药物注入, 剂量小、浓度高时也仅阻滞传入神经。当两者合用后, 产生协同作用, 传入神经的阻滞作用增强, 而传出神经的阻滞也增强, 从而使椎管内麻醉的感觉阻滞有效提高, 镇痛时间延长, 局麻药量减少, 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Arkoosh等研究显示, 脊髓表面u受体被结合后可产生镇痛作用, 而不阻滞传出神经。由于阿片类药物大剂量应用, 老年人的生理改变, 对药物敏感性增加, 可产生皮肤瘙痒、寒颤等不良反应, 所以选择5 μg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用药作以研究。 研究表明孕妇行剖宫产术时, 应用5 μg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 不仅术中镇痛良好, 而且母婴安全, 可延长传入神经阻滞时间, 而不影响传出神经阻滞恢复, 进一步证明小剂量布罗哌因混合阿片类镇痛药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更好, 快速恢复运动功能。原因可能是小剂量应用局麻药, 浓度低, 阻滞传入神经明显, 而较高的浓度局麻药才能阻滞传出神经, 脊髓背角灰质受体被阿片类药物结合后产生镇痛作用, 传入神经阻滞增强。本研究通过对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同单纯使用罗哌卡因应用后的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10 mg)与罗哌卡因(20 mg)相比, 不仅对老年人的血流动力影响小, 明显延长传入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且不延长传出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这说明有明显镇痛作用, 可能是小剂量阿片类镇痛药与罗哌卡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因产生协同作用, 增强了传入神经的阻滞作用, 而传出神经阻滞作用不增加, 循环系统稳定。本研究结果表明, A组镇痛时间长, 感觉阻滞作用起效快, 镇痛时间长, 至最高阻滞平面时间短, 说明了蛛网膜下腔注射与局麻药产生协同的作用。此外, A组传出神经阻滞恢复时间短于B组, 可能与A组局麻药用量相对较小有关。本研究提示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 可使老年人早活动, 防止形成静脉血栓, 有利于术后恢复[3]。阿片类药物的注射有导致患者呼吸抑制的现象, 特别是老年患者, 而本研究中呼吸抑制的现象未发生, 可能与应用剂量较小有关, A组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率比B组高, 但无需处理, 均可缓解。 综上所述, 5.0 μg复合布比卡因10 mg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均可产生良好传入和传出神经阻滞, 且循环稳定,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Arkoosh VA,Palmer CM,Yun EM,et al.A randomized,doub le-masked, multicenter comparison of the safety of continuous, intrathecal labor analgesia using a 28-gauge catheter versus continuous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 Anesthesiology, 2008, 108(2):286-298.
罗小会, 廖琴, 孙铭阳. 欧阳文.0.7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6):570-572.
[3]曹崇山, 胡雪梅, 王猛. 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手术中的应用.首都医药, 2012,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