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院管理 >> 医院药品管理 >探究初诊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

探究初诊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29432 浏览:1256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周的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的变化情况。计算Homa-β功能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结果 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Homa-IR均显著下降,而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治疗前的IVGTT试验可见胰岛素和C肽分泌有所下降,治疗后进行IVGTT试验均明显上升。 结论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够改善β细胞的功能。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胰岛素;β细胞
[]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2-0048-03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长期的高血糖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带来危害。成人多为2型糖尿病,早期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后发展为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以调节血糖。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分泌不足,就可导致血糖升高。持续的高血糖可以诱发并加重β细胞的功能受损,甚至衰竭,还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既往2型糖尿病早期主要是以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为主。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模式是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以达到在短期内获得理想的控制血糖,预防高血糖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本文主要是研究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且为首次诊断为糖尿病;②空腹血糖>11.1 mmol/L;③无急慢性并发症;④未服用降糖药、降脂药或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8±11.4)岁。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胰岛素的作用缺陷而导致的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一组代谢疾病群,主要是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进一步的发展导致多个系统的慢性并发症,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2型糖尿病约占所有糖尿病的95%,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基础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成年人多见。
空腹血糖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糖尿病是胰岛功能的病变,单查空腹血糖判断是否糖尿病,必然造成部分糖尿病漏诊,因为糖尿病早期首先是餐后血糖升高,此时空腹血糖可以偏高或者正常;另一方面,有些非糖尿病患者如甲亢、肢端肥大症、肝病及长期应用激素者,可出现血糖升高,故单靠空腹血糖又可导致误诊。尿糖受肾糖阈的影响,与血糖不成正比。因此,尿糖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要确诊糖尿病,判断其类型及严重程度就必须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及C肽兴奋试验。餐后2 h血糖反映的是β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后,β细胞在食物的刺激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如果储备功能好,也不存在胰岛素抵抗情况,则在餐后2 h血糖应该下降到接近空腹时的水平,当储备功能下降,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则餐后2 h血糖升高。本文纳入的研究对象中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显著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反映的是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浓度。
人胰岛素原(proinsulin)是胰岛素的前体物质,由胰岛素和C肽组成,具有双重免疫活性,既可与胰岛素抗体结合,又可与C肽抗体结合。生理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胰岛素原释放入血,在病理情况下,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原增多,血中胰岛素原水平升高[3,4]。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原水平明显升高,是因为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原分泌增多所致。在本文纳入的研究对象中,治疗前胰岛素原显著升高。C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胰岛素原经酶切后,裂解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的C肽。C肽与胰岛素以等分子数共存于分泌颗粒并同时释放至毛细血管循环中,且C肽不被肝脏破坏,半衰期较胰岛素明显为长,故测定血循环中C肽水平能反映β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功能。血C肽浓度可间接反应胰岛素浓度,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治疗用的胰岛素不含C肽,因此C肽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检测人体胰岛素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正常情况下高血糖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以调节血糖。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提供持续的24 h基础的胰岛素输注量,并于餐前给予追加量,从而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逆转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新诊断的患者一般病史不长,对这类患者使用短期持续移动输注治疗能够清除高血糖对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的不利影响,而且胰岛素治疗可直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脂肪的分解,降低脂毒性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并且能够减轻β细胞的负担,使其处于休整状态,功能能够得到修复。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比较,持续胰岛素输注能够更快点控制血糖,改善β细胞的功能,并减轻IR,并且治疗所需的胰岛素剂量较少,能够避免高胰岛素血症以及体重增加。唐海燕等[5]采用CSII控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结果显示,与多次注射胰岛素(MSII)比较,CSII两种治疗方法皆能有效控制血糖,但CSII组24 h平均血糖浓度、低血糖事件发生的例数少于MSII组,且血糖波动幅度小,血糖达标时间短;酮症酸中毒及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MSII组。王虹[6]研究了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周的CSII治疗后,85例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达到良好的控制,FBS、FPS2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1),空腹C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 > 0.05),Homa β较治疗前增高(P < 0.05),Homa IR较治疗前下降(P < 0.05)。
在本文的研究中,患者在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下降,说明β细胞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以及餐后的分泌均有所恢复。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而Homa-β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8~12周前的血糖水平,而本组前后观察的时间较短。在2型糖尿病诊断以前的糖耐量下降阶段就已经出现了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异常的情况,在本文的研究中,治疗前进行IVGTT试验后,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均没有明显的升高,而在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和峰值。
综上所述,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够改善β细胞的功能,至于是否能使患者获得相当长的病情缓解还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彭洒,顾铭,叶定村,等. 社区规范管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血糖的影响[J]. 医学综述,2012,18(22):3878-3879.
董静莲,郝瑞,高洁.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52例临床疗效的观察[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1):42-43.
[3] 陆雷群,马晓英,杨洁瑾,等. 2型糖尿病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水平改变的初步探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8):38-40.
[4] 张俊防,高玉霞,张力辉,等.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的关系[J]. 广东医学,2012,33(17):2651-2654.
[5] 唐海燕,金雪花,付鸿玉,等.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60例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3):157-158.
[6] 王虹.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18):55.
(收稿日期:2013-03-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